当前位置:首页 > 塑性成型原理部分复习题
《塑性成型原理》补充习题 一、 填空题
1.一般情况下,轧制速度提高则咬入能力( )。 答案:降低
2.轧制时在变形区内金属质点流动规律遵循( )定律。 答案:最小阻力
3.板型缺陷的出现来源于板宽方向上各条纵向纤维的( )。 答案:延伸不均
4.轧辊咬入轧件的前提条件是摩擦角( )咬入角。 答案:大于
5.简单轧制过程:( )相同,( )相等,轧辊无切槽,均为传动辊,无外加张力或推力,轧辊为( )的。 答案:上下辊径;转速;刚性
6.咬入角和( )是影响轧件咬入的两个因素。 答案:摩擦系数
7.轧件与轧辊相接触地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称为( )。 答案:咬入角
8.轧钢方法按轧制温度不同可分为( )和( )。 答案:热轧;冷轧
9.轧制时从轧件与轧辊接触开始至轧件离开轧辊的一段区域称为( )。 答案:变形区
10.轧制前后金属体积没有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成为( )。 答案:体积不变定律
11.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比值表示变形程度,此比值称为( ),包括压下系数、宽展系数、( )。 答案:变形系数;延伸系数
12.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则各质点将沿( )的方向移动。 答案:阻力最小 13.( )定律是指金属在变形中,有移动可能性的质点将沿着路径最短的方向运动。
答案:最小阻力
14.( )与时间的比率叫变形速度。 答案:变形程度
15.平均延伸系数是依据( )人为确定。 答案:实践经验
16.压下率也称( )。 答案:相对压下量
17.轧件的延伸是被压下金属向轧辊( )和出口两方向流动的结果。 答案:入口
18.轧制时在变形区内金属的质点流动规律遵循( )定律。 答案:最小阻力
19.在变形区内,在( )处,轧件与轧辊的水平速度相等。 答案:中性面 20.在金属进行压力加工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 )计算出轧制后的轧件尺寸。
答案:体积不变定律
21.依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的现象称为( )。 答案:咬入
22.根据不均匀变形理论,在出辊方向,轧件中心层单元体的变形比表面层的要( )。 答案:大
23.极限咬入条件与极限稳定轧制条件的差异取决与( )位置与摩擦系数的变化。
答案:合力作用点
24.中性面处,轧件的( )与此处轧辊的水平速度相等。 答案:水平速度
25.变形区长度计算公式是( )。 答案:l=√R△h
26.变形区内在( )处,轧件与轧辊的水平速度相等。 答案:中性面
27.最小阻力定律是当发生塑性变形时,向着离物体边界( )的方向流动。 答案:最短距离
28.平均延伸系数与总延伸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 答案:U平均=U总的n次方根
29.冷轧与热轧是按( )划分的。 答案:再结晶温度
30.总延伸系数与各道延伸系数关系( )与平均延伸系数关系( )。 答案:u总=u1.u2.u3…….un ;u总=upn
31.压下量、轧辊直径与咬入角存在的关系( )。 答案:Δh=D(1-COSα)
32.出现双鼓形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变形不深透
33.轧制时从轧件与轧辊接触开始至轧件离开轧辊的一段区域称为( ),( )的水平投影的长度称为( )长度。 答案:变形区;变形区;变形区
34.用以克服推出力外,还多余的摩擦力水平分量,称( ) 答案:剩余摩擦力
35.在一个轧道次里,轧件的轧制可分为( )、( )、稳定轧制、轧制终了四个阶段。
答案:开始咬入;咬入
37.通过大量实践得出:变形区越长,延伸阻力( )。 答案:越大
38.轧件变形不能渗透到整个断面高度,因而轧件侧面呈( )。 答案:双鼓形
39.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轧制叫( )。 答案:热轧
40.在粘着区内,( )附近金属由于受到很大的( )阻力而不发生( )。
答案:接触表面;外摩擦;塑性变形 41.轧件承受轧辊作用发生( )的部分称为轧制变形区,通常又称为几何变形区。 答案:变形 42.轧制时轧件与轧辊表面接触的弧线叫咬入弧,咬入弧所对应的( )称作咬入角。 答案:圆心角
43.根据体积不变定律,轧制时轧件的横断面减少,其长度一定相应地增加,轧件长度的增加量就叫( )。 答案:延伸量
44.如果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种方向移动可能时,则物体各质点将向着 最小的方向移动。 答案:阻力
45.在摩擦系数一定时,为使轧件能够便于咬入,必须( )咬入角。 答案:减少
46.轧制速度通常是指轧辊的( )。 答案:圆周线速度
47.在热轧带钢的( )时的轧制阶段,最大允许的咬入角比开始咬入轧制时的最大允许咬入角要大。 答案:稳定轧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