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认识自我第2课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练习粤教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认识自我第2课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练习粤教版必修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0:14:37

第2课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一、基础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________,它虚心、有节,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________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亦养成以助风雅的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________,一批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清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________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卓尔不群 沽名钓誉 出尔反尔 朝三暮四 B.无出其右 沽名钓誉 反复无常 患得患失 C.卓尔不群 待价而沽 反复无常 患得患失 D.无出其右 待价而沽 出尔反尔 朝三暮四

解析:选C。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他的,与天下第一相近似。此处用“卓尔不群”。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待价而沽,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答应任职或做事。此处用“待价而沽”。反复无常,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也形容人经常变卦;出尔反尔,多比喻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说话不算数。此处用“反复无常”。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朝三暮四,形容变化不定,反复无常。此处用“患得患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养成了普遍风气,封建士大夫亦种竹养竹以助风雅。 B.封建士大夫养成了种竹养竹以助风雅的普遍风气。 C.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成为普遍风气,亦以助风雅。 D.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解析:选D。根据上文“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来看,下文应该先写“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再谈“(这)成为风气”。A、C两项,语序不当;B项“养成……风气”,搭配不当。

- 1 -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广袤的竹林当成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B.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C.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风流名士们对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沉醉痴迷

D.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

解析:选B。括号的内容应该和“他们纵情山水”构成解说关系,括号的内容从“竹林是……之所”和“资质令……沉醉痴迷”两个角度解释说明他们怎样纵情山水。另外,这两个角度有先后顺序,所以答案选B。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薄弱/停泊 涨潮/膨胀 伧俗/沧桑 ......B.累赘/连累 缉拿/辑佚 人才济济/同舟共济 ......C.秕谷/毗邻 雾霭/和蔼 估分/估衣 .....D.荨麻/潜力 瞳孔/幢幢 咽喉要道/难以下咽 ......

解析:选B。A项,分别读bó/bó,zhǎnɡ/zhànɡ,cānɡ/cānɡ;B项,分别读léi/lei,jī/jí,jǐ/jì;C项,分别读bǐ/pí,ǎi/ǎi,ɡū/ɡù;D项,分别读qián/qián,tónɡ/chuánɡ,yān/yàn。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的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

- 2 -

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 3 -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B.无论是中国的辛弃疾、杜牧、李白,还是外国的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这些作家及其作品都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这些古今中外作家对林清玄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C.林清玄写文章会马上进入主题,一定要突出重点,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启发。

D.林清玄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文章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所以说是林清玄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解析:选D。原文是“所以只能说是我的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并非有意迎合。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没有影响。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以前的作家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现在的作家,不注重作品质量,一味追求利益,进行商业炒作,这样的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觉得不必太在意它。

解析:选A。B.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林清玄还是很喜欢周的作品,某些部分也有相似,“周作人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没有影响”也不够准确。C.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D.商业炒作的书也并非都是不注重质量和内涵的,“而现在的作家,不注重作品质量”,属于无中生有。

7.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2课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一、基础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________,它虚心、有节,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________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亦养成以助风雅的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________,一批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