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

2017潍坊《中考零距离》语文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0:23:00

——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还自扬州。(《伤仲永》)(介词结构后置) ——从扬州回来。

4.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

“增”的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的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应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5.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依次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文言文中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围帐中,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顺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6.删 删去不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

中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停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总计这只核舟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了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火炉、茶壶、书画横幅、念珠各一件。

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

“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四、内容理解题

文言文简答题一般从文脉梳理开始。这需要同学们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理清文意;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词,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表达。想再上一个台阶,则需要关注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写作技法。阅读文本时,首先需明确写作对象——写人还是写景。写人则重性格分析,写景则重情感表达。性格提炼、情感把握可从选材剪裁角度、结构安排角度、表达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语言运用角度等切入提炼分析。另外,答题不能过于空泛,问题中往往要求同学们结合文本分析,这就需要同学们忠于原文、有理有据、思维缜密地进行演绎与归纳。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归纳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 2.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

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3.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同学们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所谈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中考文言文复习的几点建议

1.落实一个依据,分清两个层次,把握三个维度

“落实一个依据”就是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都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标准,必须老老实实地按课标复习。

“分清两个层次”就是分清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感性层次包括积累、识记、诵读、理解四个方面;理性层次包括思考、分析、综合、评价四个方面。前者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后者侧重于能力的提升。

“把握三个维度”就是要把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学习该落实的知识一定要落实,该训练到位的能力一定要训练到位,该受到的情感熏陶一定要熏陶渐染。

2.加强诵读,扩大积累,培养语感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选入七至九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的文言文,要反复诵读,从字音、断句到语气,都要下一些功夫。只有做到了多读多背,才能做到烂熟于心;对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常用实词和常见句式,要做到准确理解,正确运用。对《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也要利用课文所学,结合注释自行解决其中的疑难,通过多遍诵读来扩大视野、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对文言文的词句和基本内容,要在理解和领悟上下功夫。在适当的时候,可选择一些简短、浅易的课外文言篇段进行阅读训练。总之,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材料,一定要重视诵读。

3.立足文本,紧扣考点,举一反三

面对一篇、一段或构成比较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要紧扣考点进行阅读,做到举一反三。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有:(1)字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近义)词、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之、而、于、以、其)等等。(2)句子翻译。句子翻译重在平时,借助课文注释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字词。另外,课文注释里的整句翻译很容易成为命题的内容,复习时应引起注意。(3)整体感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揣摩、品味重点词句。尤其要注意与文章内容和表现方法相关联的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稳定自己的情绪;其次,要努力通过回忆和再现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绝大部分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再者,平时要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浅易文言文的阅读量,提高自己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紧贴生活,关注现实,注重体验

与中考现代文阅读一样,中考文言文阅读也要注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科技时事,从阅读材料中找出关注的生成点,引出体验的触发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关注,不是说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要超出《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是说中考文言文某些试题的设计要超出同学们已有的经验,而是说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紧贴现实生活,紧贴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因此,中考文言文的命题设计不能纠缠于对概念术语的解说,也不能纠缠于对文言文词性、语法的识记。总体来说,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是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或注释、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的能力,也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同学们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词语的考查应和读懂文段的意思结合起来,适合同学们的整体感知和全面理解、分析。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等。

【例1】 (2014·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李孝子传 袁 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还自扬州。(《伤仲永》)(介词结构后置) ——从扬州回来。 4.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 “增”的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的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应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5.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