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说复习导学案
《马 说》复习导学案
主备:王志军 审阅:初三语文组成员
复习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复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课时:2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要点: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3.通读全文,背诵全文;4.翻译全文,解释重点的文言词语,并进行分类整理。
二、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其他重点文言词:
三、重点问题探究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2.伯乐指的是什么? 3.食马者指什么?
4.“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5.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6.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
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有什么现实意义?(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四、梳理课后重点习题。 五、同步训练:
《马说》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 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 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_____ 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 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 37.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38.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__________ 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43.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多发现人才,并人尽其才?
44、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