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5周)第二阶段 专题二 选择题专练(一)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5周)第二阶段 专题二 选择题专练(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8:50:46

选择题专练(一)

1.(2012·天津高考)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解析:选C。病毒、细菌的成分中有蛋白质,而酒精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A对;在空气作用下,CaO与SO2作用可得到稳定的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B对;选项C,明矾能作净水剂但无漂白性,C错;选项D,镧镍合金吸附H2的能力很强,可作储氢材料,D对。

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 mol·LNH4Cl溶液的pH=5.2

解析:选B。NO与空气接触生成NO2,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液体飞溅,将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B正确;洗涤沉淀时,不能搅拌,C错误;用广泛pH试纸测溶液pH,只能读取整数值,D错误。

3.(2012·枣庄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足量的硫单质与64 g铜反应,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B.SiO2是酸性氧化物,因此SiO2与酸不反应

C.Mg比Al活泼,在Mg和Al形成的原电池中,Mg必定作负极 D.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S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解析:选A。铜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mol Cu参与反应转移1 mol Cu2S,1 电子,故A正确。SiO2虽然是酸性氧化物,但可以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Mg虽然比Al活泼,但由于Mg与NaOH溶液不反应但Al能与之发生反应,所以在Mg、Al、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Mg作正极、Al作负极,故C错误。Na2SO3能被O2氧化,所以S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SO4,故D错误。

4.(2012·临沂模拟)下列有机物结构、性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

-1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选B。高分子化合物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有机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

5.(2012·潍坊模拟)下列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该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强 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则R一定位于ⅥA族

C.P和As都是ⅤA族元素,则PH3的还原性比AsH3的还原性强 D.铅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可作半导体材料

解析:选B。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不是决定金属失电子能力强的惟一因素,A错误;非金属性P>As,则还原性PH3<AsH3,C错误;铅不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D错误。

6.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O3、I、Fe中的一种或两种,向该溶液中滴入Br2,单质Br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里,上述三种离子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

A.NO3、Fe B.只有I C.I、Fe

3+

3+

--

3+

2-

D.只有NO3

3+

解析:选B。pH=1的溶液呈强酸性,NO3、Fe在酸性环境中均能氧化I,滴入Br2,单质Br2被还原,说明一定存在还原剂,故一定存在的离子为I。

7.(2012·临沂模拟)关于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g H2和4 g O2反应放出71. 45 kJ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142.9 kJ·mol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C.拆开1 mol HCl中的化学键比拆开1 mol HF的要小,所以HCl本身具有的能量比HF低

D.相同条件下,在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比2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选B。1 g H2和4 g O2反应时,氧气量不足,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氢气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即:氢气的燃烧热大于142.9 kJ·mol,A错;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所以B正确;物质的能量越大越不稳定,所以HCl所具有的能量大于HF,C错;因为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产生的氨气要比相同条件下2 mol N2和3 mol H2反应产生的氨气少,即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能量少,D错。

8.(2012·四川高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

-1

-1

-1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3+2H===H2SiO3↓

C.0.01 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 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NH4+Al+2SO4+2Ba+4OH===2BaSO4↓+Al(OH)3↓+NH3·H2O

-+△3+

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3+6H=====Fe+3NO2↑+3H2O +

3+

2-

2+

2-

+-

解析:选C。A项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错误;B项中反应物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应书写化学式,错误;C项,可假设体积均为100 L,即1 mol NH4Al(SO4)2与2 mol Ba(OH)2反应,OH首先将Al沉淀,再与NH4反应,SO4与Ba恰好完全反应,C项正确;D项,过量的铁粉还能与Fe反应生成Fe,D项错误。

9.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 C.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中

解析:选A。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向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加入浓硫酸和乙酸,B选项错误;金属钠是活泼金属,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活泼金属着火可用沙子盖灭,C选项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量筒是量取溶液的量具,不能用来配制溶液,D选项错误。

10.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

3+

2+

3+

2-

2+

A.CO2(g)+2NH3(g)CO(NH2)2(s)+H2O(g) ΔH<0 B.CO2(g)+H2(g)CO(g)+H2O(g) ΔH>0 C.CH3CH2OH(g)CH2===CH2(g)+H2O(g) ΔH>0 D.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 ΔH<0

解析:选A。由温度-时间图像可知,T2先达到平衡,故T2>T1,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减少,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因此B、C不符合题意;由压强-时间图像可知,p1先达到平衡,故p1>p2,随着压强的增大,水蒸气含量增加,可得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3

因此D不符合题意,只有A符合题意。

11.(2012·济南模拟)下列关于常温条件下pH=2的CH3CO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的c(H)相等 B.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C.等体积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相等 D.将两种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pH(CH3COOH)+pH(NaOH)=14

解析:选A。pH=2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10

14

÷(1.0×10)=1.0×10

-2-12

,pH=12的NaOH溶液中c(OH)=1.0×10,故该溶液中由水÷(1.0×10)=1.0×10

-2

-12

--2

电离出的c(H)=1.0×10

-14

,A正确;由于醋酸是弱酸,pH=2

的CH3COOH溶液中有未电离的醋酸分子,故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即pH<7,B错;等体积的两种溶液,醋酸与足量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量多,C错;将两种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NaOH溶液pH=10,CH3COOH溶液的pH<4,D错。

12.(2012·江南十校联考)HNCO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和NO2,其反应原理为HNCO+NOx―→N2+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NCO是离子化合物

B.4.3 g HNCO中含有0.1 NA个原子 C.反应中NOx是还原剂

D.若NOx为NO2,则1 mol NO2完全反应转移4 NA个电子

解析:选D。HNCO中不存在金属离子或NH4,故不属于离子化合物,A错误;4.3 g HNCO中含原子数为0.4 NA,B错误;反应中NOx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C错误。

13.(2012·西安模拟)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许X物质,其溶液中部分微粒的浓度变化如表所示(溶液温度不变)。

微粒 物质的量浓度 则X是( ) A.氢氧化钠 C.蒸馏水

B.氯化氢 D.磷酸钠

H 增大 +OH 减小 -CH3COO 减小 -CH3COOH 增大 解析:选B。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c(OH)要增大;加入蒸馏水,c(CH3COOH)要减小;加入磷酸钠,要抑制CH3COO水解,c(CH3COO)要增大。

14.(2012·日照模拟)将锌片和铜片置于浸有饱和食盐水和酚酞的滤纸上,并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左边铜片上有气泡冒出

B.右边锌片上的反应为2Cl-2e===Cl2↑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选择题专练(一) 1.(2012·天津高考)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解析:选C。病毒、细菌的成分中有蛋白质,而酒精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A对;在空气作用下,CaO与SO2作用可得到稳定的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B对;选项C,明矾能作净水剂但无漂白性,C错;选项D,镧镍合金吸附H2的能力很强,可作储氢材料,D对。 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