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成原理复习题目1
7. 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是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8. DMA是主存与外设之间交换数据的方式,也可用于主存与主存之间的数
据交换。(×)
9. ROM既可以读也可以写。(×) 10. 逻辑非也称求反。(√) 11. 运算器不是CPU的组成部分。(×)
12. ALU只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不可以做逻辑运算。(×) 13. 主存储器简称外存,但它是小容量辅助存储器。(×)
14. RISC访内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一般安排在两个主存单元。 (×) 15. CPU中跟踪指令后续地址的寄存器是程序计数器。 (√) 16. 从信息流的传输速度来看,多总线系统工作效率最低。(×)
17. CPU响应中断时,暂停运行当前程序,自动转移到中断服务程序。(√) 18. 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堆栈。(√)
19. 冯诺依曼机工作的基本方式的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20. 浮点数的取值范围由阶码的位数决定,而精度由尾数的位数决定。(√) 21. Cache和虚拟存储器的存储管理策略都利用了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22. 每一个基本操作就叫做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叫做该问题的计算
程序,简称程序。(√)
23. 流水线中造成控制相关的原因是条件转移指令而引起。(√) 24. 集中式总线控制中,定时查询方式的响应速度最快。(×)
25. 在当今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是数据传送的中心,但访问存储器的请求是由CPU或
I/O发出的。(×)
26. DMA方式是指:由DMA控制器执行I/O程序,以实现外围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数据直传。
(×)
27. 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 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以外,另一个
数常需采用间接寻址方式。(×)
计算题:
1.已知:x=+126,y=-120,设机器字长为8bit,
求:① [x]原,[x]反,[x]补;
② [y]原,[y]反,[y]补;
③ [x]补+[y]补=?
④ 由③求得x+y=?
解:①[x]原=01111110 ,[x]反=01111110, [x]补=01111110;(各2分) ② [y]原=11111000 ,[y]反=10000111 ,[y]补=10001000;(各2分) ③[x]补+[y]补=01111110+10001000=00000110(5分) ④ x+y=+6(3分)
2.x=0.1101*210 y=-0.1010*211,尾数和阶符都采用补码表示,都采用双符号位表示法。求x+y 解:
[x]浮=0010,00.1101
[y]浮=0011,11.0110 (4分) 阶差=1111 即为-1 Mx应当右移1位,[x]浮=0011,00.0110(1) (3分) 尾数和为11.1100(1) (3分) 左规11.0010(0),阶码减2为0001 (3分)
舍入(就近舍入)11.0010 (3分) x+y=-0.1110*201 (4分)
设计题
1. 下图所示为双总线结构机器的数据通路,说明各功能部件的名称。设数存D-Cache存储容量为2M×64位,指存I-Cache存储容量为1M×32位, SUB R2,R0指令完成(R0)-(R2)→R0的功能操作,画出其指令周期流程图,假设该指令的地址已放入PC中。并在流程图每一个CPU周期右边列出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2.双总线结构机器的数据通路如图所示,IR为指令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具有自增功能),M为主存(受R/W#信号控制),AR为地址寄存器,DR为数据缓冲寄存器,ALU由加、减控制信号决定完成何种操作,控制信号G控制的是一个门电路。另外,线上标注有小圈表示有控制信号,例中yi表示y寄存器的输入控制信号,R1o为寄存器R1的输出控制信号,未标字符的线为直通线,不受控制。ADD R2,R0指令完成(R0)+(R2)→R0的功能操作,画出其指令周期流
程图,假设该指令的地址已放入PC中。并在流程图每一个CPU周期右边列出相应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