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12)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静电产生的一课。教材主要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摩擦能使物体带电,通过让学生观察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具有吸引泡沫颗粒的现象,引导他们得出这种现象叫做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第二部分介绍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这课之后是简单电路及电路连接、导体与绝缘体等内容。今年我们改用河北人民出版社版的教材,简单电路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三年级处于科学课起始阶段,所以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很重要。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
创新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能感受到,学生们对于能亲身体会到的现象会更有兴趣,体会也会更深刻。因此在原版教材的静电内容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补充实验:根据带静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我引导学生进行三个实验:用摩擦过的塑料小勺将花椒面从味精中分离出来;摩擦过的塑料棒吸引易拉罐;用摩擦过的塑料棒去吸引细小的水流。
实验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现象,能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鼓励学生关注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实验材料准备:
花椒面、味精、一次性纸杯,装好水的烧杯、水槽、易拉罐、塑料棒、皮毛、塑料梳子、塑料小药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经过摩擦的气球靠近头发,头发会飘起来,原因是什么呢?(生回答)带静电的物体有什么本领呢?(生回答)。生活中你还观察到哪些静电现象呢? 二、 引入新内容:
老师这里有个空的易拉罐,能不能不直接接触易拉罐利用工具让它在桌子上移动呢?请一名同学来和老师一起试试。
三、你们这么聪明,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老师在厨房做菜时不小心将花椒面洒到了味精里,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种调料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轻重),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利用现有的材料帮老师将花椒面从味精中分离出来呢?请同学简单说说。
说得有道理,能不能成功呢我们动手试试吧。动手实验操作。 师巡视指导。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对实验过程简单评价。 四、导入下一个实验。
师:静电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生活中老师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看看吗?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请一名同学来帮助老师好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想不想试一试?利用桌子上的材料都动手试一试吧。
强调实验提示:把水倒入一次性水杯中,然后把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请同学们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
五、总结: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很多,有时候还能利用静电的这种性质帮我们做事情呢。希望同学们能够细心观察,看看谁的发现最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