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8、郑伯克段于鄢(学生版)
高二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编号 XHYWB5018 主编人:李伟华 审核人:郑国清 定稿日:2014.08 协编人:吴浩瑜
18《郑伯克段于鄢》
【课题】
《郑伯克段于鄢》(粤教版语文必修5第18课) 【课型】
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
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共叔段为叛乱所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1、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积极备战采取了步步退让、消极备战策略却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胜?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预习积累】
1、字音识记 厌恶 ( ) 寤( )生 亟( )请 虢( )叔 祭( )仲 义暱( ) ...... 廪( )延 自毙( ) ..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内容导读
本文通过对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叙,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后期的情况有一定的作用。全文脉络如下:
一、(1)庄公寤生,母子产生矛盾——开端
郑伯克 二、(2-5)共叔段不断扩张,郑庄公欲擒故纵——发展 勾心斗角 段于鄢 三、(6、7)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高潮 残酷无情 四、(8、9)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庄公母子和好——结局
明德至善 1 笃教厚学
二、资料助读 1、关于“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2、关于“左传”
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
2)《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
3)《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 3、研究课文标题,抓住学习要点
1)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 2)题目分析:郑伯 克 段 于 鄢 (主谓宾介宾)(主人公、事件、地点) 3)朗读全文
4)结合课文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4、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 ; 名, ; 遂,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爱: (3)亟请于武公 亟: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庄公寤生,惊姜氏 ( ) 2、翻译下列句子,有特殊句式的标写出来。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德至善 2 笃教厚学
小结:本部分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 郑庄公, 共叔段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内容回顾
二、第二至五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活用请指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 为, 制,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焉, (3)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指 ; 城,指 ,这是两个词 (4)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 制, 堪: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焉, (6)姜氏何厌之有 厌, (7)不如早为之所 所: (8)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 (9)子姑待之 姑:
(10)无生民心 生, 心, (11)臣请事之 事,
(12)可矣,厚将得众 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 (2)谓之京城大叔 ( )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 (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 (5)无庸,将自及 ( ) (6)无使滋蔓 ( ) (7)无生民心 ( ) 3、翻译成现代文,如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姜氏何厌之有?
(5)不如早为之所
明德至善 3 笃教厚学
(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8)无庸,将自及
(9)不义不昵,厚将崩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郑庄公为什么不对共叔段采取行动?
三、第六、七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活用请指出。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缮, 甲,
兵, 具, 卒, 乘,
(2)夫人将启之启 , (3)公伐诸鄢诸,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共叔段从一开始到“将袭郑”之间有哪些举动?你如何评价共叔段?
一系列的举动:请求 —居于 —修京 —鄙 —收为 —修治 —聚集 —修缮 —具备 —将要
整体评价:共叔段可谓野心颇大,且得寸进尺 性格:
2、联系前文,结合庄公的言行,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君王?
性格:
第三课时
一、知识内容回顾
二、第八九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
诵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活用请指出。
(1)为颍谷封人 为, 封人, (2)公赐之食,食舍肉
明德至善 4 笃教厚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