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30页) - 图文
块挤进孔壁,或把冲锥碰活动脱离卡点后,再将冲锥提出。但要稳住大绳以免冲锥突然下落。
⑥、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管下入孔内,对准卡锥一侧或吸锥处适当冲射一些时候,使卡点松动后强行提出。
⑦、使用专门加工的工具将顶住孔壁的钻头拨正。
⑧、用以上方法提升锥无效时,可试用水下爆破提锥法。将防水炸药(小于1kg)放于孔内,沿锥的滑槽放到锥底,而后引爆,震松卡锥,再用卷扬机和链滑车同时提拉,一般是能提出的。 8、外杆折断
(1)折断原因
①、用水文地质或地质钻探小孔径钻孔的钻杆来作桥梁大孔径钻孔桩用,其强度、刚度太小,容易折断。
②、钻进中选用的转速不当,使钻杆所受的扭转或弯曲等应力增大,因而折断。
③、钻杆使用过久,连接处有损伤或接头磨损过甚。 ④、地质坚硬,进尺太快,使钻杆超负荷工作。 ⑤、孔中出现异物,突然增加阻力而没有及时停钻。 2)预防和处理
①、不使用弯曲严重的钻杆,要求各节钻杆的连接和钻杆与钻头的连接丝扣完好,以螺丝套连接的钻杆接头要有防止反转松脱的固锁设施。
②、钻进过程中应控制进尺速度。遇到坚硬、复杂的地质,应认真仔细操作。
③、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具各部分的磨损情况和接头强度是否足够。不合要求者,及时更换。
④、在钻进中若遇异物,须以处理后再钻进。
⑤、如已发生钻杆折断事故,可按前述打捞方法将掉落钻杆打捞上来。并检查原因,换用新或大钻杆继续钻进。 9、钻孔漏浆 (1)漏浆原因
①、在透水性强的砂砾或流砂中,特别是在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钻进时,稀泥浆向孔壁外漏失。
②、护筒埋置太浅,回填土夯实不够,致使刃脚漏浆。 ③、护筒制作不良,接缝不严密,造成漏浆。 ④、水头过高,水柱压力过大,使孔壁渗浆。 (2)处理办法
①、凡属于第一种情况的回转钻机应使用较粘稠或高质量的泥浆钻孔。冲击钻机可加稠泥浆或回填粘土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②、属于护筒漏浆的,应按前述有关护筒制作与埋设的规范规定办理。如接缝处漏浆不严重,可由潜水工用棉、絮堵塞,封闭接缝。如漏水严重,应挖出护筒,修理完善后重新埋设。 10、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①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
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预防措施: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 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
②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
③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预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④导管进浆。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
(2)处理办法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11、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
(2)处理方法
1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
2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
3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 ○
12、灌注过种中坍孔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
(2)处理办法
1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 ○
2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 ○
13、导管拨空、掉管
(1)事故原因和预防
1导管拨空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
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2掉管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
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 (2)处理办法
⑴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 ⑵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14、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1)事故原因
1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
2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
3导管埋深过大。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