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划消实验:限制方式与实验材料对划消效率的影响
限制方式与实验材料对划消效率的影响
何晶 鞠茏 梁超 蔡培
(上海师范大学07应用心理学1班,上海,200234)
摘 要 本实验采用经典的划消实验程序,设定了2个自变量:限制方式(有
限量与限时两个水平),实验材料(有字母和数字两个水平),实验材料不同导致实验难度不同。实验结果为限制方式对划消效率有显著影响,限量条件下被试的效率显著高于限时条件,而实验材料对划消效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在高难度下(即使用字母作为实验材料)被试划消的效率普遍比低难度下高。进而发现效率增高并非由于被试检索得更快,而是由于划消字符也需要时间,而高难度下需要划消的字符数少,所以所花时间较少,导致效率较低难度条件下高。说明本实验在设计或数据处理时问题,实验材料这一变量的两个水平设计可能是失败的,也有可能是划消效率的计算公式不对。
关键字:划消实验 注意力 限时 限量 字母 数字 限制方式 测验材料 测验难
度
一、导言
为了比较个人工作的某些能力,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工作,观察每个人在完成这个工作时的精确性和速度,就可了解到个体差异。但这个共同的工作必须是所有被试熟悉的程度都一样,因此,为了防止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影响测验效果,划消工作可以作为测验用的共同工作。划消用的材料多是简单的符号、英文字母、几何图形、数字等。
由于要求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按一定要求划去某个知觉对象,如果被试是认真地进行实验的话,他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而迅速地在许多类似的对象中辨认出寻找的特定对象,并且要准确而快速地把它划掉。假如划消的时间较长,那么要取得好成绩还必须要坚持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即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始终保持高效率的工作。当然,首先还必须具有取得较好成绩的愿望和信心。
自19世纪以来,这类划消测验曾用来了解和比较被试的知觉速度、辨认的准确性、注意力、智力落后、疲劳、校对工作的效率等等。
限定工作量法是为了比较个人之间的实验结果,G..M.Whipple提出了工作效率(E)作为划消工作成绩的指标,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1
A=(c-w)/(c+o) E=100 A / T
公式中,T代表检查一定数量的符号所用的时间,A代表划消的精确度,c代表划掉符号的个数,o代表漏划符号的个数,w代表错划符号的个数。
如果要做集体实验,就得用限定时间的方法,还是以工作效率(E)为测量指标,公式如下:
A=(c-w)/(c+o) E = e * A
公式中,c代表划掉符号的个数,o代表漏划符号的个数,w代表错划符号的个数,e为检查过的符号的个数。
在本次实验中,为了方便对比限时条件下和限量条件下的效率,统一了划消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E = e * A / T,各字符的意义同上文,T的单位为秒。
限定时间的划消实验虽然能集体进行,有较高的效率,但划消纸上的符号是随机排列的,每行各种符号数总和与要求划去的符号数不可能是均匀的。
因被试划消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限定的时间内,每个被试检查过的符号数和遇到的应划去的符号数是不同的。这样除了被试划消速度的个体差异外,又产生另外一些因素对E发生影响。如果要比较两种实验处理对E有何不同影响,限定时间法本身又给实验结果带来了混淆因素。在限定工作量的方法中,由于每人划消的工作量都是相同的(本次试验中,每个被试使用的材料都是电脑随机生成的,只能保证遇到的任意字符数是相同的,不能保证目标字符数相同),个体差异都归并到完成统一工作量的时间中去了(除非每个被试都用一样的划消材料,否则目标字符数相同,但总字符数不同) ,就不会产生上述那些额外的混淆因素了。因此,限定工作量的方法,还是可以用的,但不能把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2]
二、方法
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1)0~9共10个数字随机排列。 (2)A~Z 共26个英文字母随机排列。 实验步骤: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划消测验”。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 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本实验界面是一个由很多小方格组成的表,小方格内有数字或字
2
母。 请你一行行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逐个检查上面的数字或字母。 找到其中指定的数字或字母,就用鼠标左键点击进行标记,一直到把这张表检查完。 然后点击“下一页”继续检查。漏掉和误点都算错。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快点找,做到既快又准。 当你明白了指导语的意思后请先练习,然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进入实验界面后,计时即开始。被试应迅速寻找并点击指定的数字或字母。 只要点击小方格即变灰,无法更改。直至设定的时间到,无论是否寻找完毕实验都自动结束。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 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三、结果
表1:实验原始结果 被试 陈莉
邹歆
彭安妮
谢轶雯
倪慧逸
金叶
虞盛达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检查过的划消漏划错划时间
精确度A 工作效率E
字符总数 个数c 个数o 个数w t(s)
491 50 4 0 180 0.926 2.526 805 27 0 0 180 1 4.472 600 76 3 0 159 0.962 3.63 600 20 0 0 98 1 6.122 1014 107 9 0 180 0.922 5.194 979 49 0 0 180 1 5.439 600 53 4 0 105 0.93 5.314 600 16 1 0 97 0.941 5.821 962 86 4 0 180 0.956 5.109 1031 51 1 0 180 0.981 5.619 600 54 0 0 103 1 5.825 600 25 0 0 90 1 6.667 965 108 2 0 180 0.982 5.265 1100 40 6 0 180 0.87 5.317 600 51 0 0 83 1 7.229 600 14 2 0 113 0.875 4.646 948 98 2 0 180 0.98 5.161 1151 46 3 0 180 0.939 6.004 600 60 1 0 102 0.984 5.788 600 20 1 0 83 0.952 6.882 838 82 2 0 180 0.976 4.544 742 23 0 0 180 1 4.122 600 56 1 1 129 0.965 4.488 600 20 2 0 106 0.909 5.145 852 91 1 0 180 0.989 4.681
3
卞成龙
何晶
李悦
杨冰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限时数字 限时字母 限量数字 限量字母 1086 600 577 772 998 600 600 881 1141 599 538 1178 1339 589 557 899 1166 596 544 42 61 17 79 45 miss 24 84 34 53 17 104 54 67 25 67 38 64 27 1 1 2 1 2 miss 1 8 9 10 2 10 7 2 2 0 0 1 0 0 0 0 0 0 miss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0 123 86 180 180 110 102 180 180 94 122 180 180 90 67 180 180 110 83 0.977 0.984 0.895 0.988 0.957
1 0.96 0.913 0.791 0.841 0.895 0.912 0.885 0.971 0.926
1 1 0.985
1 5.895 4.8 6.005 4.237 5.306 5.455 5.647 4.469 5.014 5.359 3.947 5.969 6.583 6.355 7.698 4.994 6.478 5.337 6.554
注:限时任务的时间均为3分钟(180秒),限量测验的量均为20行(600字符)。我把实验手册上两个公式结合了一下,所以此处 工作效率 = 检查过的字符数×精确度÷时间(秒)。
四、讨论
1.收集多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使用SPSS中Analysis → General Linear Model → Repeated Measures方法分析数据,得到的结果中最后面一张表格: 表2:被试的个体差异分析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Intercept Error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1277.775
19.95
df
1 10
Mean Square 1277.775
1.995
F 640.492
Sig. 0.000
该表格显示,sig = 0.000,实意为sig < 0.001,即被试间差异的显著性小于0.001,差异非常显著。个体差异相当大。
2、限制方式(限时、限量)与实验材料(数字、字母)这两个自变量对划消效率是否有交互作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