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 图文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一、教材路径
欣赏——观察阅读作品,认真比较绘画作品和照片以及真实风景中的视觉感受。真实景象在视觉中由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包含大和小、清晰和模糊、鲜艳和灰暗等视觉要素的变化。
了解——理解真实场景中三维的空间状态和绘画作品中二维的空间状态,尝试寻找在二维空间中形成三维空间视觉的有效方法。
体验——体验和领会绘画中焦点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观察和认识透视中地平线和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景象变化。深入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尝试用虚实和纯度的变化表现空间感。
应用——尝试以不同的地平线(消失点),描绘同一场景(街道房屋、河流树木等)。理解地平线(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画面视觉感受的变化。
创造——尝试在同一画面中,表现两种以上的视觉变化,并使画面有机地相结合。完成作品后,体验这样的作品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从中认识绘画的本质意义。
二、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一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技能目标: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
四、教学的内容要点
1. 风景作品中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是怎样表现的?
对于二维平面世界而言,景物真实的塑造需要物象中三维的体积和空间,而这种体积和空间的建立从结构上来讲是依靠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来建立的,透视使二维的画面形成了纵深和立体的视觉感受。
2. 风景作品中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在风景作品中,一些作品的内容并不完全具备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物象条件,那么明暗的对比变化和虚实的变化就成为了风景作品中形成空间、体积的重要美术法则。
3. 风景作品透视中的角度之美。
视角,一方面决定了透视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决定了风景作品的构图、构成,进而决定了作品的景象和意境。因此风景作品中的透视不仅仅是成就体积和空间的法则,同时也是创设作品情境的重要途径。
4. 风景作品透视中的虚实之美。
在风景作品中,明暗对比的变化和近实远虚的变化,表现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形成了作品的空间层次;对作品色调和气氛的烘托,则达成了作品的表现之美。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与查阅(教学知识准备)
寻找具有强烈透视感的风景照片,如道路、街景等,同时寻找与这些作品相对应的美术绘画作品。查阅关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资料。观察一个正方体在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4课
不同视角下的视觉变化。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4课
二、交流与探讨(教学知识要点)
相互交流透视对物体体积塑造和对景物空间塑造的具体作用。探讨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之外,作品没有明显透视线的情况下,景深和空间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塑造的呢?这样的绘画方式在作品中还有别的作用吗?赏析这类美术作品,探讨和寻找画面的视觉变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