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预防医学重点简要
预防医学3、4月份各章节重点
预防医学(绪论)
一、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健康的概念、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策略。 1.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特点(P—001) 2.健康的概念: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3.健康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 ?卫生服务 ④ 生物遗传 4.三级预防
根据疾病发生过程以及健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通常将疾病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篇)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
一、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二、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1. 环境:环境是指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2. 生物富集作用与生物放大作用(P—019) 3.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P—021)
4.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P—025):?污染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掌握:人体通过不同环境介质接触到有害物质的途径;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主要内容:空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与疾病;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体污染与疾病;改良引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一、掌握:
职业病的概念,特点,诊断和处理原则;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以及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中暑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 人为放射线和射频辐射的来源和接触机会;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窒息性气体窒息的抢救及控制要点;
铅的毒理作用;苯的毒理、吸收与代谢,急慢性中毒表现及慢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及防治措施;汞的主要吸收途径及毒作用表现;有机磷农药的构效关系、毒作用表现及诊断标准,农药急性中毒处理和并发症控制原则;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矽肺及矽肺作业的概念及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和并发症,诊断的要点,八字方针。 二、熟悉
中暑诊断和治疗要点;电离辐射对人体损伤的作用机制,慢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铅化合物的生产与温度的关系,铅烟、尘均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引起职业中毒,职业性铅中毒的地位和我国目前钱有关工业现状;苯的物理特性:沸点低、蒸汽比重大;汞的来源及接触机会,慢性汞中毒的诊断;混配农药的类型;生产性粉尘对 呼吸系统的损害,一般危害与其理化特性有关。
第四章 膳食与健康(食物中毒)
一、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和处理原则。 一、熟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原则。
预防医学(统计学篇)
第十五章 医学统计学方法概述
一、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同质、变异、参数、统计量、抽样误差、概率、变量、变量值、计量资料、分类变量资料);资料类型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主要内容:
1.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称为变量;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变量值,变量类型有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之分,分类变量又分为无序分类和有序分类;统计分析时,要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法和变量的类型选用适宜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2.统计学上的同质是指对被研究指标影响较大的,可以控制的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变异是指同质基础上的个体差异。
3.总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样本是按随机化原则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
4.总体的指标为参数;样本的指标为统计量。 5.由于变异的存在,在抽样研究时,样本统计量往往与总体参数不想等,这种由抽样误差 引起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6.概率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7.统计工作有四个基本步骤,即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第十六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分析
一、掌握:数值型变量资料各描述性指标(集中、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及其适用条件;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的Ⅰ类、Ⅱ类错误及其注意事项;标准差与标准误的联系及区别,t检验、u检验的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
二、熟悉:标准差的应用、正态分布的特征,牢记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标准差与标准误在应用上的不同,方差分析的计算及应用条件,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频数、极差、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正态分布、医学参考值、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t分布、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度、置信区间、无效假设、备择假设、单侧检验、双侧检验、检验水准 、Ⅰ类错误、Ⅱ类错误、检验效能。
2.描述数值变量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有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用于说明一组 同质资料的平均水平或平均位置;描述数值变量离散趋势的 常用指标有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用于说明一组同质资料的离散度大小。以上指标的选用须根据资
料的分布类型而定。
3.正态分布是数理统计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熟悉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曲线下面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区间(μ+1σ)、(μ+1.96σ)和(μ+2.58σ)的面积各占总面积的68.27%,95%和99%;曲线下总面积为100%。
4.抽样研究时,由于变异的存在,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反应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标准误的来源及用途。
5.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重要内容。μ的95%可信区间的估计:(σ未知,且n小);(σ未知,但n大);(σ已知)。数值变量资料常用的假设检验有t检验,u检验和方差分析。
第十七章 分类变量的统计分析
一、掌握: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概念和用途,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率的抽样误差概念、率的标准误、率的可信区间估计、u检验、卡方检验各种公式的适用条件。 二、熟悉:率的标准化计算方法,u检验、卡方检验的各种方法和步骤。 主要内容:
1.相对数:概念、相对数常用指标(率、构成比、相对比)及其含义与用途。
2.相对数应用注意事项:率和构成比不能混淆;计算率的分母不能太小;计算几个率的平均率不是求率的算术均值;率的比较要注意可比性;样本率也有抽样误差,比较其差别时要进行假设检验。
3.率的标准化法;概念、用途、计算标化率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方法、标准、公式和计算)。
4.率的抽样误差、标准误、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5.u检验:总体率和样本率的比较,两个样本率的比较。
6.卡方检验:四格表资料、行X列表资料、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各种公式的适用条件。 7.行X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一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掌握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统计图形的选择、制图通则。 二、熟悉:各种图形的绘制方法。
三、了解:统计表的种类和常用的统计图。
1.图形选择:要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条图:用于相互独立的资料; 线图:用于连续分布的资料。
百分条图或圆图:用于构成比资料; 散点图:用于双变量资料; 直方图:用于频数表资料;
统计地图:用于地区性分布资料。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篇)
第二十二章 流行病学概述
一、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二、熟悉:流行病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与用途。
三、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发展。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群,而不是某一个个体;?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分类;各类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用途(难点)。如下图
第二十三章 疾病分布
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描述方法以及形成原因。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以及分析的原则。 主要内容:
1.描述疾病和死亡频率的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指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难点)。
2.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3.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方法,地区的划分; 疾病的时间分布:时间分布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原因;
疾病的人群分布:主要人群特征与疾病的分布,人群特征对疾病分布影响的机制,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和方法。
4.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与一般原则,出生队列研究。
第二十四章 描述性研究
一、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特点;抽样调查基本原理、抽样方法。
二、熟悉:现况调查的目的、方法;普查;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现况调查中常见偏倚及控制。
三、了解:生态学研究、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 主要内容:
1.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概念以及描述性研究的四个类型(P—429)。
2.现况调查的概念;现况调查的目的;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抽样调查。 3.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 4.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