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9:55:47

(3)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物体不只受重力了,加速度也不是重力加速度,实际加速度要减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甲同学说法正确,故A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1)100.2;(2)C;(3)A

点评: 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从而求解加速度,摆长、周期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单摆的周期采用累积法测量可减小误差.对于测量误差可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一定要记住,单摆测量时间的计时起点是平衡位置,这一点很重要. 20.(4分)(2015春?台州期末)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质量m1和m2,且m1>m2;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另一木条竖直固定在右侧; 步骤3:先不在斜槽的末端B点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顶端自A处静止释放,记下小球在竖直面上的落点位置E;

步骤4: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B点,让小球m1从顶端A处静止释放使它们碰撞,记下小球m1和m2在竖直面上的落点位置;

步骤5:找出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时小球球心对应的木板上的等高点C;

步骤6:用刻度尺量出各落点到C点的距离,图中D、E和F是记下的三个落点,且到C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 F 点;

(2)用测得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定律(碰撞中不变量)的表达式为

考点: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小球m1和小球m2相撞后,小球m2的速度增大,小球m1的速度减小,都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不难判断出;

(2)设斜面BC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由平抛运动规律求出碰撞前后小球m1和小球m2的速度,表示出动量的表达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1)小球m1和小球m2相撞后,小球m2的速度增大,小球m1的速度减小,都做平抛运动,所以碰撞后速度最小的m1球到达木条的时间最长,下落的高度最大,落点是最下的F点,m2球的落地点是D点;

(2)碰撞前,小于m1落在图中的E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0.小球m1和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在图中的F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m2的落点是图中的D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2. 设木条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为x,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x=vt,

整理得:

即:,可得小球的速度与下落的高度h的平方根成反比.

小球碰撞的过程中若动量守恒,则:m1v0=m1v1+m2v2 即:

故答案为:(1)F;(2)

点评: 本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及平抛运动的应用;学会运用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机械能没有损失.

四、计算题(共3小题,30分,每小题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21.(10分)(2015春?台州期末)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上每一小格长度为1cm.若波向右传播,t=0时刻刚好传到A点,已知开始计时后,质点P在t1=1.5s时刻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试求:

(1)从t=0到t1=1.5s,波中质点O经过的路程和t1=1.5s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多大; (2)这列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3)从t=0时刻起,再经过多长时间,质点B将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考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分析: (1)质点P在t1=1.5s时刻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经历四分之三个周期,O点的路程是3倍振幅,到达波峰.

(2)根据由P点的振动知:t1=T,求得周期,读出波长,即可求得波速.

(3)先求出A点的振动传到B点的时间,再得到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的时间. 解答: 解:(1)由P点的振动知:O点振动经历了四分之三个周期达到了波峰. O点走过的路程:S=×4A=15cm ①

t1=1.5s时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y=5cm ② (2)由P点的振动知:t1=T ③ 周期:T=2.0s

由图可知:λ=0.12m 由v=

得 v=0.06m/s ⑤

(3)由图可知AB间距离为 x=0.06m ⑥ A点的振动传到B点的时间为 t2= ⑦

B点从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为 t3=T ⑧ 从t=0时刻起,到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经历的时间为

t=t2+t3 ⑨ 解得t=1.5s ⑩ 答:

(1)从t=0到t1=1.5s,波中质点O经过的路程和t1=1.5s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是15cm和5cm;

(2)这列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是0.06m/s;

(3)从t=0时刻起,再经过1.5s 时间,质点B将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点评: 本题要把握住质点的振动过程与波动形成过程之间的联系,对于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的时间,也可以根据波形平移法求解.

22.(10分)(2015春?台州期末)如图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半径为R的圆柱体截面,圆柱体由折射率为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平行于桌面的细光束射到圆柱体表面A点,折射入圆柱体后再从竖直表面B点射出,最后射到桌面上的C点.已知入射细光束与桌面的距离为R.求:

(1)AB细光束在OB表面上的入射角; (2)O、C两点间的距离.

考点: 光的折射定律. 专题: 光的折射专题.

分析: (1)当光从图示位置射入,经过二次折射后射出球体,先由几何知识求出在A点的入射角,由折射定律可求出A点的折射角,由几何关系得到AB细光束在OB表面上的入射角.

(2)根据折射定律求出光线在B点的折射角,再由几何关系求解O、C两点间的距离. 解答: 解:(1)连接OA,OA即为入射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α为入射角.过A点作球体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D.

依题意,∠AOD=α.又由直角△ADO知 sinα=

,α=60 ①

0

设光线在A点的折射角为β,由折射定律得

由①②式得 β=30°③

由几何关系知,AB光线在OB表面上的入射角 i=30° ④ (2)由折射定律得

由④、⑤式,解得r=60°,因此 θ=30° ⑥ 由等腰三角形△ABO知,

由直角△BOC知,OC=OB?tanθ ⑧ 由⑥、⑦、⑧式,解得

答:

(1)AB细光束在OB表面上的入射角是30°; (2)O、C两点间的距离是.

点评: 光线从球体入射时,法线则是入射点与球心的连线;当光线射出时,法线则与界面垂直.因此两次使用折射定律可求出结果. 23.(10分)(2015春?台州期末)如图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V的照明电路上,向额定电压为1.0×10V、额定功率为100W的霓虹灯供电,使它正常发光.为了安全,需在原线圈回路中接入熔断器,使副线圈电路中电流超过11mA时,熔丝就熔断. (1)熔丝的熔断电流是多大?

(2)当该霓虹灯正常发光时,假设该霓虹灯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λ=6×10m,

42

求在距离霓虹灯r=1.0×10 m处,每秒钟落在垂直于光线方向S=1cm球面上的光子数N是多

﹣348

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h=6.63×10 J?s,c=3×10m/s)

﹣7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物体不只受重力了,加速度也不是重力加速度,实际加速度要减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甲同学说法正确,故A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1)100.2;(2)C;(3)A 点评: 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从而求解加速度,摆长、周期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单摆的周期采用累积法测量可减小误差.对于测量误差可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同时一定要记住,单摆测量时间的计时起点是平衡位置,这一点很重要. 20.(4分)(2015春?台州期末)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质量m1和m2,且m1>m2;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另一木条竖直固定在右侧; 步骤3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