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文库最详细初中物理学习资料
(3)密封加热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凝华(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熔化和凝固只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
汽化和液化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间 二者可互相转换,不存在其他中间过程 升华和凝华只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 升华 吸热 固 熔化 吸热 液 汽化 吸热 气 液化 放热 凝固 放热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凝华 放热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 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 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 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KEY:这里不给出答案,不懂问物理老师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这些要死记中考查物态变化逃不出这几点)
(1)“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融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因此周围的温度要降低
(2)舞台效果、人工降雨、樟脑丸变小、冻衣服变干,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3)雨、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霜、雪、雾凇、冰雹(小冰晶)都是凝华现象
(4)北方严冬,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玻璃内壁
(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重是因为库内的水蒸气附在肉上
(6)外科手术常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液体(冷冻剂),其沸点为13.1℃,能使皮肤局部麻痹,是因为氯乙烷汽化吸热(制冷)
(7)用同样多的0℃和0℃的冰冷却食物,用冰的效果更好,因为冰除了有像水一样热传递的功能,在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吸热。
(8)为了加快雪的融化速度,撒上盐或盐水是因为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
(9)灯泡(灯罩)用久了会变黑,是因为灯泡使用时,灯丝放热,使钨升华成钨蒸汽,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凝华成小颗粒。
(10)
√
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往下飘。
白气是空气中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呈雾状小水滴,之所以往下飘,一方面是由于液体要比空气来得轻,另一方面其周围的冷空气的重量也要比热空气大,因此白气一定是向下飘的。(在旧题中,会找到这样的题,不过大多都是以选择题出考)
(11)冰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12)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 ___________,流到冷凝器里就会____________.这样就
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填“吸热”或“放热”) KEY:吸热 放热
物态变化易错、易漏、易混经典题:
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两者缺一不可 例1:如图所示,当烧杯内的水加热到沸腾,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分析:很多人会认为:试管中的水回沸腾,烧杯中的水会把热量传递给试管,从而使试管内的水沸腾,该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所以试管中的水问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不存在温度差, 试管中的水无法从周围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所以 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例2: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肥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例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如图2—15所示.
A. B. C. D.
分析:因冰是晶体,所以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保持恒定(熔点).
试管中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本题的答案为选项C.
例4: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请在下图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请在图上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
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
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 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
的冷 却效果好.
KEY:这里不给出答案,不懂问物理老师
液化现象中常出现的“白气”到底是什么东西? 分析:很多人认为是水蒸气。该观点是错误的,水蒸气是眼睛看不见的,白气是小水珠。(以后做题,只要出现白气,都是小水珠。)
经典例题:
1、考点: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2、考点:判断物态变化
3、考点: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 4、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 5、考点:晶体熔化实验
6、考点:熔化、凝固的条件 7、考点:不同物体沸点不同 8、考点:沸腾的条件
例1. 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
例2.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是( ) A. 27℃ B. 30℃ C. 32℃ D. 37℃ 例3.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B )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 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例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例5、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D )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例6、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
例7、某同学在桦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 )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 例8、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D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例9、在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