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必修一至四基础问答
7.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新教材未阐述三者关系,结合之侧重理解即可。)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坚持上述执政方式,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8.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
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坚持依法执政?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党坚持科学、民主执政的保证;有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考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本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精髓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4.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考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框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6.我国八个民主党派的性质?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17.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8.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不是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3)多党合作坚持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淄博一中政治组 第 37 页 (共 88 页)
(4)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二者的法律地位平等。)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9.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什么?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0. 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
(1)性质: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主题: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4)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5)成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21.我国为什么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2)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适合我国的国情,优势显著。
第七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结构】(要求自主构建本框的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考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的民族状况是怎么样的?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考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原则?
淄博一中政治组 第 38 页 (共 88 页)
(1)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2)坚持的依据: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②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4.如何理解民族团结原则?
⑴含义: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⑵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如何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考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8.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9.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11.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考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然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
淄博一中政治组 第 39 页 (共 88 页)
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第三框 我国的宗教政策
考点:我国的宗教政策
13.我国实行什么宗教政策?其内容是什么?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全面完整的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侵犯公民信仰自由这项基本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所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适应
①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15.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对待宗教
淄博一中政治组 第 40 页 (共 88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