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核外遗传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_(精)
传。通常以单一的细 胞质基因 S 和 N 分别代表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用可育株花粉给雄性不育株雌蕊授粉,能 正常结实,但 F1 植株仍表现为雄性不育的母体性状,因而不能自交产生 F2,农业生产上不 能利用。 (2)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简称核不育型,表现为细胞核遗传,雄性不育性大多为一 对隐性基因(msms)所控制,正常可育性为相对的显性基因(MsMs)所控制。雄性不育株 与正常株杂交, F1 植株为雄性可育 (MsMs) ; F1 自交产生的 F2, 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 3∶ 1,难以用普通方法保持雄性不育系,在农业生产上也不可能广泛利用。 (3)核-质互作不育 型,表现为核-质互作遗传。不但需要细胞质有不育基因 S,而且需要细胞核里有纯合的不 育基因(rfrf) ,二者同时存在,方能使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如胞质基因为可育 N,则不论 核基因是可育 (RfRf) 还是不育 (rfrf) , 都表现为雄性可育。 同样, 如核里具有可育基因 (RfRf) 或(Rfrf) ,则不论胞质基因是可育 N 还是不育 S,也都表现为雄性可育。这种由核-质互作 形成的雄性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 S(rfrf) ,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可作为杂交母本。由 于能找到保持系 N(rfrf) [用它与不育系杂交,所产生的 F1 仍能保持雄性不育,即: S (rfrf) (♀)×N(rfrf) (♀)→S(rfrf) (F1) (不育) ]并能接受恢复系 S(RfRf)或 N(RfRf) [用它们与不育系杂交,所产生的 F1 都是可育的,即:S(rfrf) (♀)×S(RfRf)→S(Rfrf) (F1) (可育) ,或 S(rfrf) (♀)×N(RfRf)→S(Rfrf) (F1) (可育) ]的花粉,使 F1 恢 复为雄性可育,F1 植株自交产生 F2,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广泛应用。雄性不育系可以免 除人工去雄,节约人力,降低种子成本,还可保证种子的纯度。目前水稻、玉米、高粱、洋 葱、蓖麻、甜菜和油菜等作物已经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的生产;对其他作物的雄性 不育系,也正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2 请回答非孟德尔遗传的几种类型及其基本含义。 答: (1)非孟德尔遗传包括母体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迹和核外遗传等四种; (2)母体效应是母体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其遗传机制是母体基因的延迟表达,如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3)在哺乳动物中,雌性个体两条 X 染色体中的一条出现异染色质化,失去转录活性,使 得雌雄动物间 X 染色体的数量虽然不同,但 X 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整个
过程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4) 与传统的孟德尔遗传方式不同, 分别来自父母方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呈现表达, 另一方被印迹,即不表达或表达甚微,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印迹遗传。 (5)核外遗传主要指细胞质遗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如动物线 粒体遗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