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
山水田园诗在我国诗词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虽不如边塞诗那般壮阔雄浑,也不如抒情诗那般情意绵绵,可是它依然以它恬淡美好的姿态吸引着诗人吸引着我们这些后世的品鉴者。这篇文章主要说一下我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那些让我心动难以忘怀的诗句。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山水田园诗在明清之际逐渐式微,优秀的田园诗人寥若星辰。 我们接触的最早的山水田园诗大概当属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还记得当年人教版小学课本上的插图,一个峨冠博带的男子倚在亭中的栏杆上,眼眸半阖,似醒非醒,慵懒惬意。亭沿上还有下落的水珠,亭外的石板路上点点落英,道旁的树上还停歇着机灵的鸟儿。那副插图用笔极简,淡淡的水墨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将诗中的感情传达的极透彻,也让我时隔多年还能记起那个画面。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起这首诗总是很自然的想起一些画面:在清晨的迷蒙之际,听见声声鸟鸣,不觉聒噪,反倒觉着有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回想起昨夜的风雨不禁想起风雨过后必有很多落花,有种淡淡的惋惜之感。 其实说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我看来还是摩诘的最为传神动人,无论是《居秋暝》中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山林,复照青苔上。”都给人以很深的画面感。以鹿柴为例,很容易让我们在脑海里描绘出这样的画面:独坐空山密林,终日不见人影,冉冉是无边的寂静,只是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那喧嚣的谈话声才将这寂静打破,然而,在一时的喧嚣过后林中的寂静显得越发深沉。林深树密,待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的一片明亮。当然王维那句广为称颂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极具画面感,鉴于此诗是边塞诗不予多提。
山水田园一直为一些诗人所热爱,因而名诗迭出,满纸烟霞,辉煌灿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云抱幽石。“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每一句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高洁之士寄情山水田园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丽的诗篇,有时候禁不住对那些美景对那些情怀心向往之。想体味一下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想起那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春夏之际脑海中也会浮现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画面。
坐看云峰转,清爽是心安。希望古典诗词能带给更多人更多美的感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