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矿业大学供电技术试题A卷试卷及答案
三、 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6 C 2 C 7 C 3 B 8 C 4 A 9 A 5 A 10 B 四、 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
1、简述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①中性点直接接地
1)设备和线路对地绝缘可以按相电压设计,从而降低了造价。电压等级愈高,因绝缘降低的造价愈显著。
2)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单相短路时须断开故障线路,中断用户供电,影响供电可靠性.
3)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很大,开关和保护装置必须完善。
4)由于较大的单相短路电流只在一相内通过,在三相导线周围将形成较强的单相磁场,对附近通信线路产生电磁干扰。 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1)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继续供电2小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对地绝缘应按线电压考虑.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能有效地减少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处的电流,迅速熄灭接地处电弧,防止间歇性电弧接地时所产生的过电压,故广泛应用在不适合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3-60kV系统。 ③中性点不接地
1)当发生金属性接地时,接地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
2)中性点对地的电压上升到相电压,且与接地相的电源电压相位相反。 3)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由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4)三相的线电压仍保持对称且大小不变,对电力用户接于线电压的设备的工作并无影响,无须立即中断对用户供电。
5)单相接地电流,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为容性电流。 2、简述变电所外桥式结线的优缺点。
优点:对变压器的切换方便,继电保护简单,易于过渡到全桥或单母线分段的结线,且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缺点:倒换线路时操作不方便,变电所一侧无线路保护。
3、简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功率因数人工补偿的原理。
提高功率因数的好处:
1)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在发电和输、配电设备的安装容量一定时,提高功率因数相应减少了无功,增加有功。 2)降低电网中的功率损耗 3)减少电压损失 4)降低电能成本。
原理:电感性负载电流滞后电网电压,而电容器的电流超前电网电压,这样就可以完全或部分抵消。减小功率因数角,提高功率因数。
4、何为电网三段式电流保护?说明各段保护的动作电流和保护范围。
1)将三种保护组合在一起,相互配合构成的保护叫作三段式过流保护。第I段为无时限电流速断,第II段为时限电流速断,第III段为定时限过电流。 2)第I、II段构成本线路的主保护,第III段保护对本线路的主保护起后备保护作用,称为近后备,另外还对相邻线路起后备保护作用,称为远后备。
2分
3分
5、画图说明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其保护范围。
2分
正常运行时,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侧电流之差,即Ir=IⅠ2-IⅡ2=0,继电器不动作,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时,Ir=IⅠ2或Ir=IⅠ2-IⅡ2,其值为短路电流继电器动作,使两侧短路器跳闸。 2分
保护范围:变压器的内部线圈及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匝间短路。
6、有人说,发电厂和变电所装设了避雷针保护装置,就可以不要避雷器?试分析该观点。
五、 计算题(共25分,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
1、
答:1)Kd=0.2,CosΦ=0.5,TanΦ=1.73
PNΣ=35kw,Pca=7kw,Qca=12.11kw, 4分 2)Kd=0.28,CosΦ=0.65,TanΦ=1.17
PNΣ=70kw,Pca=19.6kw,Qca=22.9kvar, 3)Kd=0.15,CosΦ=0.5,TanΦ=1.73
Pε=2PN(εN)0.5=5.5kw,PNΣ=11kw,Pca=1.65kw,Qca=2.85kw 4分 3)KSi=0.8,Pca=24.13kw,Qca=30.29kvar,Sca=38.73Kva,Ica=58.85A 2分 2、
答:一、标么制
Sd=100MVA,Ud1=37kV,Ud2=6.3kV, Id1=1.56kA,Id2=9.16 kA, 1分 XS1=0.333, 1分 XS2=0.667, 1分 Xl1=0.73, 1分 XL2=0.29, 1分 XT1、2=0.75, 1分 XL1=1.145, 1分
Xl3=0.2, 1分 Xl4=0.404, 1分 K1点:XΣ1=0.504,IK1=1.98kA,ish1=7.88 kA,ISH1=4.7 kA,SK1=198MVA 2分 K2点:XΣ2=1.08,IK2=8.48 kA,ish2=21.63kA,ISH2=12.89 kA,SK2=92.6MVA 2分 K3点:XΣ2=1.248,IK3=7.33 kA,ish3=18.69kA,ISH3=11.14 kA,SK3=80MVA 2分 二、有名制
XS1=4.563Ω,XS2=9.127Ω,Xl1=10Ω,Xl2=4Ω,XT1、2=10.27Ω, XL=0.433Ω,Xl3=0.08Ω,Xl4=0.16Ω
8分 K1点:XΣ1=6.9Ω,IK1=3.1kA,ish1=7.905 kA,ISH1=4.712 kA,SK1=198MVA 2分 K2点:XΣ2=0.43Ω,IK2=8.47 kA,ish2=21.6kA,ISH2=12.89 kA,SK2=92.3MVA 3分 K3点:XΣ2=0.494Ω,IK3=7.37 kA,ish3=18.8kA,ISH3=11.2 kA,SK3=80.3MVA 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