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11-10
4.3 测量放线
1)控制网布置
根据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布置场区内的平面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附和导线法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设置高程控制点。现场高程控制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分段施工的需要。
根据图纸、地勘报告、土层类别、坑底工作面最小宽度、方案排水沟截面和装置坐标高程控制点,放出格栅间轴线,基坑上下口开挖边线,并设置轴线、基坑上下口边线控制桩,用C20混凝土做好保护墩。为便于控制基坑上口、下口边线、平台宽度线、坡度、深度,应在距基坑上口开外边线外侧3m处设置测量控制网络,同时可作为后继的沉降观测点,为后继开挖提供准确的沉降数据。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线,对较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采用浇筑混凝土墩保护,并采用红白脚手架钢管围护。控制网布设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布设,布设原则应便于测量、长期利用,易于保存。
2)测量放线的要求
(1)所有各项测试和引点工作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3)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进场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测量桩点、定位方向、定位依据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6)加强场内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损坏。
(7)依据总平面图定出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线,并据此定出基坑上下口开挖边线、平台控制线等。
(8)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9)场内设置的水准网控制点,在设置的桩点沉降稳定后观测一次读数,以后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通过对观测数据的评差计算,确定桩点准确的高程数据,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10)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在场内平面易于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标高传递基准点,采用高等级水准仪用附和导线测量法测量设置标高基准点,装置区域标高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3点。为便于本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标高控制,应在距基坑上口开挖边线3m处沿基坑四周设置不少于3处标高控制点。基坑开挖时,每台挖掘机安排一个测量组,随时进行
9/30
观测,以控制平台宽度、边坡坡度和基坑底标高,每挖深3m复测一次边坡坡度,撒出控制线,人工配合修正一次一次边坡。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上80cm时,测量人员应设置5m×5m标高控制网,以便于预防基坑超挖扰动原土层。为了给后继工程创造有利施工条件,本工程土方开挖放线要求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的误差将不超过±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 4.4 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方法
依据地勘报告揭示,基坑土质均为回填粉质粘土,且经强夯处理,处理深度在11~15m之间(以现场自然地坪计算)。依据设计标高与地勘报告进行对比计算,本工程池底板地基坐落于④粉质粘土层上,基坑挖土深度为8.5 m,基坑土方开挖采用二级放坡,一级放坡高度5.5m,坡比1:1.25,放坡宽度6.88m,平台宽度1.5m;二级放坡高度3m、坡比1:1.5,放坡宽度4.5m。边坡围护采用喷射20~30mm厚水泥砂浆保护。
基坑开挖采取水平分层放坡大开挖,分层开挖厚度2m,开挖采用1台EX450型挖掘机挖土人工配合清底、修坡、整平,土方外运配置2台20T自卸汽车。基坑土方外运设置1个出土马道。为防止扰动坑底土层,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300mm配合人工挖掘、清底、整平,严禁超挖扰动坑底土层。开挖之前必须做好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本工程须设置二个,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观测检查基坑安全。
第四层土方开挖时,基底预留30㎝厚的土方采用人工挖掘、清底,避免机械挖土超深影响地基原土层,清底、修坡、整平土方随时转运至挖掘机作业半径范围内装车外运。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派专人跟随挖掘机时时测量挖深,通过放坡系数及施工作业面,计算该挖深处的下边缘位置,并由测量人员撒出白灰线进行控制。人工清理基底土方时,用小木桩订立3米×3米的统一标高网格桩,铲土时拉线测量,严格按标高铲土。
边坡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预留100~200mm人工修坡,土方开挖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的水平分层开挖顺序施工,一级边坡喷浆防护未完成或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一级开挖。边坡采用人工修坡,为确保喷射砂浆面层的平整。喷浆施工班组随挖土跟进工作,保证每一级已挖开的工作面在一天内必须完成喷浆封闭坡面,防止天气变化及
10/30
下雨影响边坡,以尽最大可能地保持原状土体的自有承载能力,从而切实保证基坑整体安全。流水段的形成有利于整体工期的保证,因此,喷浆护坡和土方施工一定要协调配合。
本工程基坑开挖设置1处运土马道,马道宽度不大于4.5m,纵向最大坡度不超过10°,坡道侧向边坡最大坡度不超过1:0.4。坡道形成后用挖掘机来回碾压至中密状态,以保证外运土方车辆安全行驶为度。最后收坡道时,采用倒退式挖掘,边挖掘边装车外运土方。
2)土方运输及堆放
本工程在距基坑上口边线5m范围内,禁止堆放回填用土,建筑材料及机动车辆、施工机械行驶。基坑开挖土方全部外运至业主指定地方堆放。
(2)土方运输道路采用业主提供的现有的临时道路和新近填筑的装置临时道路。 4.5 边坡防护 4.5.1边坡防护构造
修平拍实边坡,喷射20~30mm厚M10(1:2.5)水泥砂浆。 4.5.2边坡喷浆施工
1)边坡喷浆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 (1)材料
水泥:采用PS32.5级矿渣水泥。
砂:采用级配区Ⅱ区中砂,泥块含量不应大于2%,含泥量不应大于5%。 水:采用自来水 (2)机械设备
采用PM3空压机1台,HPE-6砼喷射机一台套及砼搅拌机250一台。 (3)边坡喷砂浆配合比
PS32.5级水泥 260Kg 中砂 1650Kg 水 270-320Kg 稠度 50-70mm 备 注 施工以试验室配合比为准 2)边坡喷浆施工
(1)拌制砂浆,搅拌时,应严格按试验配合比对其原材料进行重量计量。拌制砂浆应先将砂与水泥干拌均匀,再加水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从投完料计算,不得少于2min。
(2)为控制喷浆的厚度,喷浆前在边坡中钉Φ8钢筋作为控制砂浆厚度标志桩。厚度标志桩安装完后,用自来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土层表面, 使砂浆与土层良好的粘结在
11/30
一起。
(3)喷浆应分段、分片自下至上喷射。 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完后,再关机。向喷射机供料时应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输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喷浆施工时,喷射压力宜为0.4MPa~1.0 MPa。喷头与受喷坡面距离控制在0.6m~1m左右,喷射方向垂直于受喷面;应不断调角度以确保喷射砂浆面层与土体密实。砂浆宜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
(4)正式喷涂前,应进行现场试喷,试喷面积不小于10m2,并按现行规范检验判定合格后,确定空气压缩机(喷浆机)的压力及喷枪与作业面的距离,方可正式实施喷浆作业。现场试验块经总包、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大面积喷涂。
(5) 喷涂应均匀,对喷射不均匀的部位应进行二次喷射处理。喷射时,应保持砂浆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6)喷浆终凝2h 后,应适当浇水养护。 4.5.3 基坑观测
1)在开挖施工过程中随时有下雨的可能,为防止边坡塌方的情况发生,施工现场要准备一定量的支护救援材料,如沙袋,14#或16#的槽钢、及脚手钢管、15厚的胶合板或50厚的木板、大锤、8#铁丝等材料,发现有塌方现象,及时加固处理。
2)边坡土体观(监)测,由于该工程挖土深度超过5m,属深基坑施工,但由于周边各类构筑物水池均穿插施工,支护安全等级(3级),所以要对基坑四周边做好观测,注意坑边开裂、塌陷,随时做好加固。基坑附近无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所以没有必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在施工中过程中只要对基坑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1)基坑检测项目、数量、精度等应根据施工工况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进行。
(2)基坑检测项目:包括基坑边坡土体水平位移和沉降。
(3) 测点布置:监测基准点必须布置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固监测点上,距离基坑边不得小于3~5基坑开挖深度。
(4)监测频率: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必须每周观测不少于一次;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5)监测时限:监测工作必须从基坑开挖之前进行,直至完成回填。
12/3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