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学课设
2011年的通货膨胀主要属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横轴为国民收入Y,纵轴为价格水平P,D为最初的总需求曲线,S0为短期最初的总供给曲线。最初,总供求在e0点实现了均衡,均衡的价格为P3,收入为Y0,这时的e0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S上,所以,Y0代表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Y轴的直线,所以,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变化。2011年货币投放量的增加使得短期总供给增加,S曲线上移至S1或S2,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升至P2,P1,物价呈现上升态势。另外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增加了我国商品生产成本,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以上表现均为成本项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因此2011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2012年通货膨胀类型
15
2012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另外,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一方面,央行2012年分别两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投资增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升物价涨幅。另一方面,随着工资的普遍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从而影响我国商品生产成本,进而推动我国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并且由于国内资源不足,一些原材料依赖进口,而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013年通货膨胀类型
2013年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型通货膨胀。本次通货膨胀综合分析为以下三点:首先是涨价中有合理因素,如农产品涨价;其次是进口型通胀。最后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导致原来的价格体系转化,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 3、通货膨胀特点分析
2011年通货膨胀的特点
16
(1)从占CPI最大权重的食品价格走势来看,CPI在2011年仍有上行压力。
(2)从CPI的新涨价驱动因素——诸如成本、供给面、资源品价格改革等方面来看,2011年的物价仍有上行压力。
(3)各国的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导致大宗商品市场重新火爆,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再度抬头。
(4)抑制物价的有利因素主要在于需求面,国内方面流动性扩张减速、经 济扩张放缓,海外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长期低迷的可能性。
(5)流动性是决定通胀走势的根本背景,M2在过去十年间的扩张速度来看,未来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继续膨胀将会给中国的CPI通胀及资产价格带来持续不断的压力,短期内则会因货币成本下降带来投机需求,引发价格的轮番上扬。
(6)迫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中国工资进入上升通道,对CPI构成供给端压力。
2012年通货膨胀的特点
(1)复杂性。在通货膨胀率逐步攀升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没停止。通货膨胀使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正在下降,而人民币升值又使得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强了。所以,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仅意味着货币币值。
(2)结构性。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特征明显,物价上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原材料、食品及肉禽制品。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较两年前最大涨幅超过200%,导致各类能源和资源类产品大幅涨价。而食品价
格的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最大,可见,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
(3)阶段性。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性特征也较明显。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短期内出现迅猛上涨,拉动CPI指数快速爬升,待冰雪灾害影响因素消除以后就会出现快速回落。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阶段性因素。
2013年通货膨胀的特点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上涨高于非食品价格上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高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17
(2)当前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型特征,初级产品的价格涨幅要明显高于中间产品的价格涨幅,而中间产品的价格涨幅有高于最终产品的价格涨幅。
(3)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要高于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因此,在本轮通货膨胀中,农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价格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2011年-2013年全国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
(三)结论
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我国积极的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当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利率降低,银行信贷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流动性过剩,导致需求
1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