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2章 货币供求及均衡
银行的资产负债简表:
资 产 Aa对金融机构贷款 Ab购买财政债券 Ac金银外汇占款 负 债 La金融机构存款(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Lb财政性存款 Lc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 M0货币流通量 合 计 合 计 根据会计原理,资产必等于负债,即: Aa+Ab+Ac=La+Lb+Lc
将上式整理可得: M0=(Aa-La)+(Ab-Lb)+(Ac-Lc) 上式表明,影响基础货币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①Aa-La,其差额为人民银行再贷款净额或各金融机构存款净值。它主要受
商业银行信贷收支状况的影响。
②Ab-Lb,其差额反映财政净赤字或净结余。若Ab>Lb,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若Ab<Lb,则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它主要受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 ③Ac-Lc,其差额主要反映官方储备的增加或减少。官方储备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则相反。它的变动主要受国际收支状况影响。
(2)商业银行的行为。由于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银行行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但信贷传导渠道作用程度的强弱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商业银行影响货币供给最直接的行为就是过渡放贷,或者紧缩放贷。因为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多,或者货币供给不足,直接表现在通货的通胀或者紧缩。中央银行为了国家货币的平衡和物价的稳定,会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利息率、贷款政策等,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最终间接影响市场货币的供给。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商业银行行为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能否顺畅传达到公众的环节。
(3)财政部门的行为。财政影响货币供给主要是通过财政节余(以及赤字)和国债的数量与处理方法来实现的。财政节余会减少货币供给,而财政赤字会加大货币供给;相应地,国债的增加也会加大货币供给。
(4)工商企业的行为。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是:第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影响货币供给。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表现为扩大
5
货币需求与供给,包括扩大自有资金积累和增加借款等。第二,企业经营效益影响货币供给。企业经营效益高,投入少、产出多,资金周转快,货币需求量相对减少,从而减产寻货币供应量的压力。反之,经营效益差,投入多、产出少,资金周转缓慢,甚至亏损经营,不公会因现金流量减少而引起资金缺乏,甚至不容地增加追加银行贷款的需求,从而给银行货币供给增加压力。第三,企业经营机制影响货币供给。在企业经营机制尚未转化、资金实行供给制的条件下,企业用种种办法挪用挤占流动资金。
(5)个人或家庭的行为。从居民行为角度分析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可以分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和居民可支配支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两个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总体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应坚持了收入增长与经济效益挂钩原则,否则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就会迫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特别是会增加现金货币的供给甚至出现供给过度。居民可支配支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表现在:在居民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其收入如何支配,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储蓄抑或是用于投资,这会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率和投资率的高低,而储蓄、投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并对货币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 5.简述货币失衡的调节方法。
(1)供应型调节。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的货币需求状况,在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或小于货币需求量,或供求结构不相适应时,对货币供给总量和构成进行调节,使之符合于客观的货币需求量。
(2)需求型调节。中央银行在既定的货币供应量下,针对货币供求总量和结构失衡的情况,运用利率、信贷等措施,调节社会的货币需求的总量和构成,使之与既定的货币供应量相适应,以保持货币供求的均衡。
(3)混合型调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总量和结构失衡的状况,不是单纯地调节货币的供应量,或单纯地调节货币需求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供求均衡的效果。
(4)逆向型调节。中央银行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失衡状况,不是采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而是用以毒攻毒的办法,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调整货币供给结构,以增加货币需求,从而促使货币供求恢复均衡。
6
五、材料分析题
背景资料:欧元区货币失衡
2010年5月10日凌晨,欧盟财长共同宣布,推出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紧接着,西方各大央行开始重拳出击。欧洲央行宣布,将首开收购政府债券的先例,踏上量化宽松之路。同日,美联储宣布,重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用的一项货币互换机制,向欧元区、英国、瑞士、日本和加拿大央行提供美元融资,用于区域金融合作、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此次美联储的重启货币互换机制,则旨在“应对欧洲美元短期融资市场紧张状况重现”,防止这种情况向其他市场和金融中心蔓延。
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和对经济影响的加深,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形势感到恐慌,急于抛出危险资产,转向美元等较为安全的资产。而投资者对欧元信心的下降,迫使其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将相应的欧元资产兑换为其他货币计价的资产,尤其是美元计价的资产行为,致使美元需求量增加,同时增加了欧元的供给。而欧元的这种供求失衡将会进一步危及欧元的信心,并可能加速其贬值。美联储重启货币互换将会改善国际货币市场中美元与欧元间的供求形势,避免欧元区货币市场中美元急剧短缺的恐慌,从而达到稳定欧元汇率,进而稳定欧元信心的目的,防止危机蔓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贷币是通过何种渠道和机制来供给的?
提示要点:货币供给包括通货的供给和存款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的过程分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
2.欧元区货币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要点:欧元区货币失衡的原因是投资者对欧元的不信任,被迫增加了欧元供给。
(1)货币失衡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2)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用的一项货币互换机制,向欧元区、英国、瑞士、日本和加拿大央行提供美元融资,用于区域金融合作、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美联储的重启货币互换机制,则旨在“应对欧洲美元短期融资市场紧张状况重现”,防止这种情况向其他市场和金融中心蔓延。
(3)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和对经济影响的加深,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形势感到恐慌,急于抛出危险资产,转向美元等较为安全的资产。而投资者对欧元信心的下降,迫使其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将相应的欧元资产兑换为其他货币计价的资产,尤其是美元计价的资产行为,致使美元需求量增加,同时增加
7
了欧元的供给。 六、案例分析题
案情介绍:昆明市民起诉美联储滥发货币,美元存款7年贬值近9%
2013年3月19日,中国公民刘华女士起诉美联储滥用货币发行垄断权。刘华女士在《起诉状》中表示,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措施导致其所持美元贬值了30%。长期来看,量化宽松会导致美国恶性通货膨胀,进而强烈冲击全世界的经济。请尽快采取措施,要求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起诉做出了不予受理的民事裁决书,但原告向昆明市中院递交了上诉状。原告代理人也拟定《停止美联储量化宽松 停止美联储货币发行垄断》请愿书发送美国白宫。
遏制美联储滥用货币发行垄断权,遏制量化宽松,避免输入性通货膨胀,避免更多‘热钱’冲击经济,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是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棘手难题。鉴于美国是三权分立的法治国家,司法是解决争端最务实可行、最司空见惯的方式,而美联储并非美国政府部门,成立100年来多次遭遇诉讼。所以,完全能从反垄断规则的角度出发,通过司法途径,从根本上遏制美联储滥用货币发行垄断权。 1.美联储大量发钞对我国会产生何种影响?
(1)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加大。一方面,部分美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抬高大宗商品价格,利用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现状,间接地引发我国国内物价上涨,形成“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部分美元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形成了以短期投机为特征的“热钱”,在新兴经济体兴风作浪。以中国为例:“热钱”通过银行结售汇、投资等手段,使外汇占款长期在我国货币总量M2中占比近20%。本质上看,美联储滥发美元就是我国每一位百姓自2009年以来倍感到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源之一。
(2)“热钱”以逐利为目标,做空我国金融市场,破坏金融稳定,掠夺金融资源和社会财富。
(3)导致我国大量外汇储备严重贬值。 2.货币发行由哪些因素决定?
(1)市场现货币供需总量。 (2)市场货币周转率。 (3)未来货币供需缺口。
(4)外国对本国货币储备以及外币在本国的替代总量。 (5)冗余货币量。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