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
C.主动脉压力感受器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23、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增加 B.慢性缺氧血容量增多
C.血液粘滞性增高 D.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24、呼吸衰竭时,引起机体各系统机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血压升高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25、PaCO2高于多少即可出现二氧化碳麻醉
A.10.7kPa(80mmHg) B.9.3kPa(70mmHg) C.8.0kPa(60mmHg) D.6.7kPa(50mmHg) 26、急性高碳酸血症产生神经系统症状是因为
A.动脉血pH值下降 B.脑脊液pH值下降
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D.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27、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是
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 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 C.并发心力衰竭 D并发DIC
28、呼吸衰竭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坏死以致溃疡形成的主要机制是 A.缺氧应激使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B.合并DIC使胃壁缺血
C.并发休克使胃肠微循环血流减少
D.缺氧和酸中毒使胃壁血管收缩及胃酸分泌过多
29、下列有关呼吸衰竭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I型呼衰即低氧血症型,常见于肺泡换气功能障碍 B.呼吸中枢抑制后引起的呼衰为I型呼衰 C.II型呼衰比I型呼衰更易于产生肺动脉高压 D.呼吸衰竭是指由肺泡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30、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低于4.0kPa(30mmHg)B.PaO2低于5.3kPa(40mmHg) C.PaO2低于6.7kP(50mmHg)D.PaO2低于8.0kP(60mmHg)
X型题
1、II型呼吸衰竭的病因
A.慢性支气管炎 B.呼吸中枢抑制 C.呼吸肌麻痹 D.中央气道阻塞 E.胸腔积液 2、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A.呼吸中枢抑制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中央气道阻塞 D.弥散障碍 E.慢性阻塞性肺病 3、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
A.弥散障碍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解剖分流增加 D.功能性分流增加 E.限制性通气不足 4、声带炎症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A.吸气时气流经病灶处引起气道内压降低
B.吸气时阻塞加重 C.吸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 D.吸气时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 E.吸气时气道内压大于胸内压 5、肺癌压迫中央气道时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
A.呼气时气流经病灶处引起气道内压降低
B.呼气时胸内压增高 C.呼气时胸内压大于气道内压 D.呼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 E.呼气时气道内狭窄加重 6、关于弥散障碍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可由肺泡膜面积减少引起 B.静息时一般不易引起PaO2下降
C.属于换气功能障碍 D.可出现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 E.PaCO2的变化取决于患者肺泡通气量的变化 7、肺内气体弥散取决于
A.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B.肺泡膜厚度 C.肺泡膜面积 D.气体弥散能力 E.气体的流速 8、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
A.缺氧 B.高碳酸血症 C.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 D. Na+-K+泵功能失灵 E.酸中毒 9、呼吸性酸中毒时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是
-
A.血清K+浓度增高 B.血中HCO3浓度增高
--
C.血中Cl浓度增高 D.血中Cl浓度降低
-
E.血中HCO3浓度降低
10、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肺动脉高压 B.低氧血症使循环中枢受损
C.心肌受损 D.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 E.血液粘度增加 二、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 2、限制性通气不足 3、阻塞性通气不足 4、弥散障碍
5、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6、静脉血掺杂 7、真性分流 8、死腔样通气 9、肺源性心脏病
10、肺性脑病 三、思考题
1.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及机制是什么?
2.肺泡V/Q失调为什么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其血气变化特点如何?为什么? 3.真性分流和功能分流有何不同?如何鉴别它们?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是如何引起呼吸衰竭的? 5.试述呼吸衰竭病人发生右心衰竭的机制。 6.简述肺源性心脏病、肺性闹病的发生机制。 7.试述呼吸性酸中毒可引起哪些电解质紊乱及机制。
8.试述呼吸衰竭时发生肺性脑病的机制。
9、I型和II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有何不同?为什么?
肝性脑病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肝性脑病是指
A.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C.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2、正常人体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A.肠腔尿素分解产氨 B.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氨 C.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产氨 D.肌肉活动产氨 3、胃肠道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尿素浓度下降 B.肠道细菌受抑制 C.肠内pH值小于5 D.蛋白质摄入减少 4、严重肝脏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B.尿素合成障碍 C.丙氨酸合成障碍 D.胱氨酸合成障碍 5、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引起失血性休克 B.破坏血脑屏障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浆蛋白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 6、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哪项可使NADH消耗增多 A.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 B.丙酮酸氧化脱羧
C.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D.乙酰辅酶A与胆碱结合形成乙酰胆碱 7、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机制是
A.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大脑能量代谢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8、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
A.静脉点滴谷氨酸钠 B.给予足量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 C.给予左旋多巴 D.补充钾盐纠正低钾血症 9、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促进肾脏排氨 B.促进鸟氨酸循环
C.促进三羧酸循环 D.使肠道内pH值下降,达到酸透析作用 10、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
A.大脑皮质 B.小脑 C.间脑 D.脑干网状结构 11、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阻碍三羧酸循环 D.干扰糖酵解 12、肝性脑病病人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
A.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
C.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 D.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
支链氨基酸增加
13、肝性脑病病人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 A.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 B.能源物质减少
C.引起酸中毒 D.苯乙醇胺增多 14、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A.防止肠道感染 B.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C.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D.抑制肠道细菌,减少肠道对氨的吸收 15、色氨酸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
A.对抗去甲肾上腺素 B.对抗乙酰胆碱 C.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D.转变成5-羟色氨 16、γ-氨基丁酸通过哪种离子使神经元呈超极化状态
-
A. K+ B. Na+ C. Ca+ D. Cl 17、蛋氨酸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
A.促进假性神经递质形成B.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C.促进芳香族氨基酸入脑D.转变成硫醇类 18、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基础是
A.氨中毒学说 B.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C.假神经递质学说D.GABA学说
19、哪项氨基酸不是产生肝性脑病的主要因素 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亮氨酸 20、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 A.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B.γ-氨基丁酸
C.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D.乙酰胆碱减少
X型题:
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学说有
A.氨中毒学说 B.矫枉失衡学说 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D.GABA学说 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2、严重肝脏病时血氨生成增多是由于
A.肠道细菌大量繁殖,蛋白质分解产氨 B.肠内尿素分解 C.氨随尿排出减少 D.肌肉产氨增多 E.尿素合成减少 3、血氨增高可以影响下列哪些神经递质
A.乙酰胆碱 B.苯乙胺 C.γ-氨基丁酸 D.丙酮酸 E.谷氨酰胺 4、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是指
A.苯乙醇胺 B.苯乙胺 C.羟苯乙醇胺 D.酪胺 E.吲哚 5、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支链氨基酸是指
A.亮氨酸 B.异酪氨酸 C.缬氨酸 D.酪氨酸 E.苯丙氨酸 6、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是由于
A.高碳酸血症 B.脂肪酸 C.饮酒 D.镇静剂 E.精神过度紧张 二、名词解释 1、肝性脑病 2、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3、氨中毒学说 4、假性神经递质 三、思考题
1.严重肝功能障碍时,为什么会使血氨升高?为什么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