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测试卷及答案
答案卷
2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佣: .. ③资给以书 资: 以: ④遂成大学 大学: .... 29.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三、3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皆得以隶使之, , ,发其志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1、晋侯、秦伯围郑, , 。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敢以烦执事。 3、 ,君知其难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君亦无所害。 5、夫晋, ?既东封郑,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6、 ,不仁;失其所与, ; ,不武。 31、
32、
9
33.简要回答文中的“做什么”和“去办那件事”是什么关系?是指什么说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34.文中描写父亲讲解《爱莲说》的细节是想说明
(不超过20个字)(5分)
35.主任太太送回东西的直接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5分) 36.小说结尾父亲先是狠打小弟,后来又抱紧小弟哭了,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6分) 答:
37.小说题目“冲激”的含义是(5分)
10
专题测试二答案
一、1-5 BBBCA 5-10 DABBD 11-15 BACAD 16-19 DACB
20.B(B均读作jiù;累赘读l?i,累积、危如累卵读lěi,连累读?lěi;怙恶不悛读quān,其它均读jùn;休憩、收讫均读qì,栖身读qī,锲而不舍读qia)
21.C(A铮—诤,消—销,明—名B颂—诵,慧—彗D材—才,卓—灼,激—急) 22.C(“装模作样”形容做作,故意装样子给人看,只有姿势,没有腔调;“装腔作势”既有姿势又有腔调,以此吓唬人,引人注意。“混为一谈”多用于不分好歹,不管性质根本不同,视同一律,在具体语境中有好与坏之分的内容)
23.D(A“一般”位置不当,应移到“它们”后面;B“实属”意思是“实际上是”,后面紧跟的“是”字多余;C“学生行为自律仲裁法庭是一种??的教育手段”,主、宾不搭配) 二、(一)24解析:选D。“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25.B
26解析:选B。B项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居而死,并
没有接受赏赐。
答案:27(1)介之推从来不提及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2)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
2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及,达到 ②衡乃与其佣作 佣:做佣人 ..
③资给以书 资:供给,资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学 大学:大学问家,有大学问的人 ....29.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3.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 秉烛夜读 悬梁刺股 (废寝忘食 囊萤映雪)
11
13.⑴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⑵长桥卧波,不霁何虹⑶哀民生之多艰(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每题2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33.“做什么”与“办那件事”一样都是指给主任 送礼。34.父亲坚守节操,却在社会上行不通。35.小弟看到了送东西的过程,怕小弟说出来。36.因为父亲违心地给主任送礼碰了钉子的根本原因不在小弟。而是整个社会问题,这也表明了 父亲的无奈。37.揭示世俗风气对传统美德的无情冲激,及普通老百姓对这种冲激的万般无奈。
31、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出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
32.情是燃烧的火焰,炽烈狂热,令人激动;但若不加以节制,火焰将吞噬一切。情是汹涌的江水,奔腾激荡,令人振奋;但若不加以引导,大水会淹没一切。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从来不提及(自己跟着逃走)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个,现在只有文公一个人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外、国内都厌弃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过当成合理,处于上位的人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蔽,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 他母亲说:“何不也去求赏?就这样而死,又怨谁呢?” 介之推回答道:“明知道错误而又去仿效,罪就更大了。况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应当让他知道一下,怎样?” 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自身的文饰。我本身将要隐居,哪里用得着文饰?这是企求显达啊。” 他母亲说:“你真能这样吗?那我同你一起去隐居。”就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们,但一直没有找到,就把锦上作为介之推的封田,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光明磊落的人。”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