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地毯式”系列训练-《核舟记》(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核舟记》
一 填空题
1.本文选自 代 编辑的 ,本文的作者 ,字 , 末嘉善人。
2.本文的“苏”指 ,字 ,号 ,他是 著名的 家 。与 、 合称为“三苏”均列“ ”之中。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 ) 2.为宫室、器皿( ) 3.罔不因势象形( )( )( ) 4.尝贻余核舟一( ) 5.盖大苏泛赤壁云( )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7.高可二黍许( )( ) 8.清风徐来( ) 9.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诎右臂支船( ) 18.珠可历历数也( ) 19.舟尾横卧一楫( ) 20.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 21.左手倚一衡木( ) 22.其人视端容寂( ) 23.其船背稍夷( )
2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25.钩画了了( ) 26.曾不盈寸( )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三 指出下列通假字
1.长约八分有奇 同 解释 2. 诎右臂支船 同 解释 3. 左手倚一衡木 同 解释 四 用原文填空
1. 哪句话点出了核舟所刻的主要内容
2.第四段暗示船在停泊中的最典型的语句是
3.文中哪句话赞叹雕刻者技术的精湛高超
4.第一段中突出雕刻者技术精湛,手艺卓越,印证“奇巧”二字的语句是 5.说明苏轼主人地位的语句是
五 问答题
1.文章第二段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目的是什么? 2.写三人的神情态度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3. “珠可历历数也”是哪种描写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第四段主要写了舟子的哪几个方面?舟子各有什么特点?
5.第四段中“听”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左手抚鲁直背”“如有所语”等句子中可以了解哪些内容? 7.从对佛印的描写刻画中可以看出,佛印是一个怎样的人?
8.第二段介绍所刻对联的目的是什么?
9.从“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中你可以领悟到那些内容?
10.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玩具,或工艺美术品,请你用描写性的语言,将你所喜欢的艺术品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本文选自 清 代 张潮 编辑的 《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 者 魏学洢 ,字 子敬 , 明 末嘉善人。
2.本文的“苏”指 苏轼 ,字 子瞻 ,号 东坡 ,他是 宋代 著名的 散文 家 诗人 。与 苏洵 、 苏辙 合称为“三苏”均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中。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 直径 )2.为宫室、器皿( 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 因势象形(无不、全都)( 顺着、就着 )( 模仿,这里指雕刻 )4尝贻余 核舟一( 赠 )5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舟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有同又 )( 零数 )7高可二黍许( 大约 )( 上下 )8清风徐 来( 缓缓地 )9水波不兴( 起 )10石青糁之( 涂 )11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高高的帽子 )( 泛指胡须 )12如有所语( 说话 ) 13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4佛印绝类弥勒( 极 )( 像 )15矫首 昂视( 举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17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 18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19舟尾横卧一楫( 船桨 )20楫左右舟 子各一人( 撑船的人 )21左手倚一衡木( 同横 )22其人视端容寂 ( 平静 )23其船背稍夷( 平 )2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 男子美称 )25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 )26曾不盈寸( 满 )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 长而窄 ) 三 指出下列通假字
1.长约八分有奇 有 同 又 解释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诎右臂支船 诎 同 屈 解释 弯曲 3. 左手倚一衡木 衡 同 横 解释 横着 四 用原文填空
1. 哪句话点出了核舟所刻的主要内容
盖大苏泛赤壁云 2.第四段暗示船在停泊中的最典型的语句是
舟尾横卧一楫 3. 文中哪句话赞叹雕刻者技术的精湛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4. 第一段中突出雕刻者技术精湛,手艺卓越,印证“奇巧”二字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 说明苏轼主人地位的语句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五 问答题
1.文章第二段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目的是什么?
以核舟体积之小衬托核舟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术的精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