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预算》课程案例
编制时比较简单,主要根据定员定编情况来确定,即按部门人员编制数乘以单位定额。如果政府决定为公务员增加工资,那么具体增资数额就根据人员数量计算。
对基本支出部分,采取按单价管理和核算的办法,预算办公室下设一个标准处,每月做三次市场价格调查,提交预算办公室,预算办公室据此对各部门的基本运行费用做出规定,如每位司长、处长日常的办公费用标准等。这种单价的确定一般比实际支出水平要低得多,因此。一般不会存在浪费的现象。在大部分情况下,每个部门的基本运行费用均按同一标准计算,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存在差别。当然,对一些特殊的部门,如司法部、中央情报局等与一般部门待遇则不一样,为保证这些部门正常行使职责的需要,预算中另通过专项业务费进行调节。
四、对我国预算编制的启示
(一)按项目编报预算,杜绝先要钱,再找项目的现象,使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一套严密的预算管理程序,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重视基础工作,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一个项目不能不经论证就盲目列入预算,而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由支出部门的项目技术专家对项目进行初审。财政部门也要有对项目进行评审的严格程序,评审时要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体现效益原则。任何项目都必须经过合理的程序审批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能有特权项目。力求以扎实的基础工作,使报批项目的质量较高,管理到位。
(三)各部门和财政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应相互衔接。OECD国家在机构上基本每个部门都有预算编制办公室专门负责与财政部门打交道,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预算管理过程中财政部门和各部门之间的一致性。
(四)预算编制根据各国国情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基础工作水平较高的国家,支出标准的确定多放权于各支出部门;集权程度较高的国家,则由财政部门制定比较具体的定员定额标准。不能简单一概而论哪种方法更为合理有效,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我国预算管理现状及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看,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做更细的工作。
(五)在标准定额的制定上,各部门共性的支出标准应是一致的,特殊业务部门,应考虑在一般标准之外增加一些特殊支出标准,以满足特殊业务需求。
5
案例4:学校预算的编制
假设某学校年初学生人数为2500人,年度计划秋季毕业500人,招生800人, 按规定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为1:3.6,该校教职员工工资的预算定额确定为平均每人每月120元,根据历年开支规律,补贴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为15%,按照国家规定的福利费标准和历年开支规律,职工福利费约为工资总额的5%;离休人员费用年平均定额为2600无,退休人员费用年平均额为2000元,离休人员20人,退休人员为25人;该校学生享受助学金的比例为80%,每月标准为19.50元。公务费年人均定额为120元,业务费年平均定额为150元,每个新生每年开支定额为660元,修缮费全年每个学生开支定额为160元,全年安排的其他费用为200000元。
单位预算的编制步骤如下:
一、确定基本数字
学校的学生人数是确定教职员工人员编制,以及决定助学金和学校其他经费数额的基础,学校人数变动大,因此,需要求出计划年度平均在校学生人数。
确定教职员工编制人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另一种是教职员工与班数的比例。
教职员工数=计划年度平均在校学生人数÷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2600÷3.6=722人 二、测算人员经费。
1.工资。根据教职员工平均人数和每人每月平均工资定额求出工资额。平均工资定额根据历年执行情况,考虑计划年度工资调整和增减人员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加以调整确定。 全年工资总额=月平均工资定额×教职员工人数×12=120×722×12=1039 680元
2.补助工资。一般在全年工资总额的基础上,根据补贴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测算。 全年补助工资=全年工资总额×补助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1039680×15%=155952元
3.职工福利费。全年职工福利费=全年工资总额×计提比例=1039680×5%=51984元 4.离休退休人员费。按离休退休人数和全年费用定额计算。
计划全年离退休人员费用=离退休人数×全年费用定额=2600×20+2000×25=102000元
5.助学金。按照学生人数和国家规定的享受比例、助学金标准,享受的时间进行计算。 全年助学金=每月助学金标准×计划年度平均在校学生人数×助学金享受比例×全年享受月数
=19.50元×2000×80%×12=486720元
该校全年人员经费=1039680元+155952元+51984元+102000元+486720元=1836336元 三、公用经费的计算
公务费和业务费一般是根据计划年度平均学生人数和开支定额进行测算的;购置费和修缮费一般是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进行测算的。实行经费包干后,这部分费用则根据需要,并参考历年开支规律,从而确定开支额度;然后,设备购置费按新增学生人数,修缮费按原有学生人数计算经费数额。
1.公务费。是根据计划年度平均在校学生人数和开支定额进行计算的。公式为:
全年公务费=计划年度平均在校学生人数×全年平均开支定额=120×2600=312000元 2.业务费。高等学校的业务费是指为完成专业所需的消耗性费用开支。业务费的计算一般也是按照计划年度平均在校学生人数和平均开支定额计算的。
6
全年业务费=150×2600=390000元
3.设备购置费。该项费用的计算是按全年平均开支定额和计划年度新增加人数,即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的差额计算的。公式为:
计划年度设备购置费=开支定额×(招生人数-毕业人数)=600×(800-500)=180000元 4.修缮费。该项费用的计算是按修缮费定额和原有的学生人数进行计算的。公式为: 计划年度修缮费=开支定额×原有学生人数=160×2500=400000元 该校全年公用经费=312000+390000+180000+400000+200000=1482000元 该校全年经费=全年人员经费+全年公用经费=1836336+1482000=3318336元
7
案例5: 国外宪法规定的预算搁置条款
由于某种原因,有时政府年度预算在财政年度已经开始时,尚未获得立法机关通过,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宪法的法治原则,政府不能未经宪法或法律授权而擅自动用公款,这意味着在此期间政府没有合法的资金来源以支付支出。为此,许多西方国家宪法设有专门的预算搁置条款,对此情形下政府支出及其来源作出规定。
德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如果在会计年度终了时,法律还没有确定下年度的预算,联邦政府可以在这种法律开始实行前支付一切必要的费用:(1)维持法定的机构和实行法律授权的措施;(2)履行联邦应负的法定的、契约的和条约的义务;(3)继续进行建筑工程,采办其他公共设施,或继续为这些目的而拨出补助费,但适当的数额必须在上一年度的预算中已经拨出。特定的立法所规定的收入以及从税收或任何其他项目、来源或流动资本储备中获得的收入,不支付本条第一款中涉及的费用,在此范围内,联邦政府可以为进行日常活动而借用必要的基金,最大借用数额可达上次预算总额的四分之一。” 法国现行宪法第47条规定:“如果国民议会在此项草案提出后40日的期限内在第一读中未作出决议时,政府应把它提交参议院,参议院必须在15日的期限内作出。如果议会在70日的期限内末作出决议时,该草案的规定可以以法令付诸实施??如果关于确定一个会计年度收支的财政法未能在适当的、使它能够在该会计年度开始前公布的时间提出,政府可以紧急请求议会授权征税,并且命令拨付关于已经表决通过的各项事业的资金。”
奥地利宪法第51条规定:“如果联邦政府按时提出的联邦预算草案,国民议会在财政年度届满之前既末立法批准,也未根据联邦法律作出临时规定,则在下一财政年度的头两个月内,各项税收和收益应按现行规定征收,各项联邦支出将由法定贷款予以支付,但末列入上一年度联邦财政支出法的支出项目除外。可接受的联邦支出最高限额由列入提交国民议会的联邦预算草案的支出贷款确定,并以上述支出贷款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每月的基数。上述支出必须用于履行到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义务。官员的职位同样应根据提交给国民议会的联邦财政法的预算草案方可任命。但是,如果上述官员的任命不涉及支出数额,则根据上一年度联邦财政法的规定,在上述头两个月内,仍然有效。”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