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三语上《父与子》习作教学设计
《父与子》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掌握阅读漫画的方法,知道漫画所描述的事情。 2.能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把事情写具体。 3.语言表达通顺,无歧义,分段合理。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每幅画上的内容写清楚。 三、教学步骤:
谈话导入:整体感知漫画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看谁能看懂。
出示《父与子》漫画1,谁能用自己话说说图上发生的事情?
结合学生回答:镜子(你从哪知道是镜子的?肯定学生的仔细观察,看漫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细节。板书:关注细节)
思考(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小事,漫画上的文字一般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板书:合理想象) 习作指导:逐一指导每幅内容
1.漫画所描述的是生活中的事情,既然是事情一般都离不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将这幅画所描述的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2.先看图1: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我们统一以第一人称“我”来写) 结合学生回答:“哐当”写出了画面感;“一不小心”说明我不是故意的,表达准确。
3.图2:闯祸了,你会感到怎么样呢?心里会怎么想?马上把自己心里想的写下来。
光害怕就能解决问题吗?得想办法啊?看图,想到办法了吗?什么办法,谁来说一说这个办法?(心里想的这叫心理活动描写)
4.图3,图4:办法想好了,就该行动了。看看图上“我”是怎么做的? 怎么敲其余的玻璃的?敲完后还得干什么?
又是怎么画爸爸像的?这些动作要不要写清楚?(这叫动作描写)
5.这个办法究竟行不行呢?继续看图5,爸爸回来后站在镜子前一开始是怎样的?中间发现了什么?想象看爸爸会说些什么?(这叫语言描写)
6.故事结尾:一般故事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结尾,这件事情最后结果怎样,直接写出来。
另一种是评价性结果,写出自己对整件事情的看法,或从中得到教训和启示。 学生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父与子
关注细节 合理想象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教学这是第二年,第一次是教3年级还是12年前,六年级毕业结束之后,临时代课。今年是第一年正式教三年级。三年级正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很多东西还不懂,比如:作文目录写在哪;题目不用打书名号;习作要合理的分段,每段的开头要空两格等等,都要不断的去提醒,可能是受教师家长的或者是前面的学长的影响,三年级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就有很多一部分人怕作文,这对习作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学期过半,回顾这半学期的习作情况,就本班而言令人担忧,也正努力在尝试着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过程中尝试了集中方法,在此小结:
1.以画代写,儿童有儿童的思维和语言,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画画,习作三秋天的景色和练习3秋天的词串,学生兴趣盎然。更多的孩子喜欢画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人,然后配上简单的文字,在孩子的眼里一个个故事就应运而生。所以我想孩子既然如此爱画画,是否可以尝试从图画入手,让学生开始习作。今天的这节习作指导课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学着的《父与子》故事中的一个。
2.学生日记交流,学生对日记的兴趣不高,因为日记总感觉没话好写,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都写所谓的日记也不够现实,所以,我首先在日记的时间上着手,每周写一到两次,注重学生日记的批语。把学生的日记当做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比如学生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教师在疲于中给予鼓励,帮助想象办法,
语言
动作 心理
天气变化及时提醒等等。
3.班级图书,学生日记习作写完后很容易丢到一边置之不理,对此,我组织班级学生三四个好朋友一组,把自己的好的作文和日记装订在一次,小组合作给装订好的书,制作封面、起书名、写序言、作者简介等等,通过的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