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货币金融史课件06复习用

中国货币金融史课件06复习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14:09

4 财政意义:统一与稳定的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时强化了国家财 政的经济基础,为财政的充实与发展创了有利的条件。货币不仅是商品流通手段,也是国家充实财政的重要工具,货币的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紧密相连的。货币政策也是财政政策的体现,货币政策历来是充实国家财政的政策工具,货币的统一与稳定既有助于提高国家收支安排的效率与效益,也有利于降低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成本,促进越来越多的财政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西汉的算赋、口赋、更赋已按货币征收,这显然有利于充实财政;

5、历史影响:西汉确立的五铢钱体系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从元狩五年(前118年)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31年)流通长达739年其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及民国初年,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 四、西汉的铁铸币

五、西汉关于货币问题的论争 六、秦汉货币政策的考察

第三节 王莽的货币变改

一、王莽的生平与评价

二、王莽变改革货币的主要内容 一、东汉的货币 (公元25-220年)

东汉基本上延续了汉代五铢钱体制,没有大的改变。再铸造工艺上比以往有一些进步,外形更为规范美观一些,东汉在董卓以前,货币情况基本上是稳定的。董卓以后钱币趋向混乱,这与政治背景有关。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信用

一、 国家信用 (一)放债 (二)借债 二、社会信贷 三、利 率

两汉官府信用与民间信用利率是很不相同的。政府救济性信贷,名义利率当然不会很高。且常有免债的优惠;政府经营性信贷利率低于社会信用利率也是肯定的。社会信用的利率包括高利贷利率总体上是高于工商业的经营利润的。至于高利贷利率更是很难确定的。汉代已出现高利贷阶层——子钱家。毋盐氏贷给出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将领一千金黄金,利率为本金的10倍。毋盐氏因此“富埒关中”。西汉晁错讲,农民借高利贷有“倍称之息”的说法。此可理解为利息为本金的一倍。

秦汉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形式比较单一,只限于放款;以民间放款为主;高利贷多;范围比较广。

复习题:

一、秦朝统一货币的重大的意义。 二、西汉统一货币的重大的意义。

5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第一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的货币

一、三国的货币 (公元220-265年)

二、两晋及南北朝的货币(公元265-420年)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信用

( 公元265-—587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在当时各方面背景的影响下,私人高利贷资本发展比较猖獗。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分裂动荡的年代,经济发展缓慢,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统治者搜刮严重,社会生活很不稳定。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以高利盘剥为特征的信用借贷则更为猖獗,高利贷放宽的大户放款的规模很大,范围很广。对此多有文献记载。南朝宋代吴郡人顾绰以放债、出债、举贷而远近闻名“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起责 ”,家里存有放债得文券有一大橱。在战乱动荡的年代,重利盘剥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前凉张骏以100%利率向社会贷放谷帛,到期不还则强行出卖田宅。《魏书.张骏传》卷九九。有些王公贵族依仗权势以10倍的利率强行向社会放债。南朝宋文帝之子晋平王刘休佑,以短期放款100钱,到期需以1万钱归还。由于该时期政治的腐败,压榨的深重,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官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结合的更为密切。一些大的官僚贵族不顾国家的禁令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及自身名声的败坏,仍从事高利贷以牟取暴利,有些因此被举报而名声扫地。北齐太师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后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等皆因大肆参入高利贷而被尚书左承宋游道所举劾。 该时期还出现官府与高利贷互相勾结,强制社会借贷并共同分割利润。官府催逼征发租调,人民只好举借高利贷,富商大贾乘机高利贷放,10天内就获利10倍。然后官府与高利贷者共同分割利润。“故编户之家,困于冻馁,豪富之门,日有兼积”。《魏书.高宗纪》卷五。有些地方官府出于分割利润的需要,甚至直接帮助高利贷收取债务。除了契约性的信用放款以外,南北朝的抵押放款也随着发展起来。最早健营这项业务的主要是寺庙和邸店。南北朝佛教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各类百姓信佛信教的人很多,并积极向寺庙资助款项,从而扩大了寺庙经营抵押放款的本金。由寺庙经的抵押放款机构质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货币思想 复习题

一、魏晋南北朝的信用有哪些变化。 二、质库 邸店

第四章 隋唐的货币与信用、

隋唐是中国第二次封建大统一的时代。隋朝仍为铢两货币,唐朝货币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把原来的铢两货币改为年号通宝钱。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货币

一、隋朝货币(581——618年)

隋文帝统一北方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 五铢钱.。

6

一、唐朝货币(618——907年) (一)货币的变迁与种类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首铸开元钱名为“开元通宝”,该钱是在圆形方孔的铢两货币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比铢两货币有很大的创新与发展。 1、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的四年(公元521年) 2、乾封元宝。(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所铸。

3、乾元重宝。唐代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85年)所铸。后又造“重论乾元”

我们从唐代货币名称上进一步看出,封建统治者把钱看作是与乾坤并重,与宇宙并存,于开创新纪元相提并论的珍宝。

(二)唐朝的货币政策

第二节 隋唐的信用

一、隋朝的信用 二、唐代信用 (一)放款 1、信用放款

(2)官府放款 公廨本钱唐朝发给地方官服用已放款取息或从事经营区利益补充经费的款项。属关款放债的一种形式。 2、抵押放款。质库 3、控制利率 。 (二)存款 (三)兑换业。 (四)汇兑。 复习题

一、唐朝货币与以往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二、唐朝采取了哪些调控货币的措施。 三、唐朝信用业有哪些发展。 四、质库、飞钱。

第五章 宋辽金元的货币与信用

第一节 宋辽金元的货币

一、两宋时期的金属货币 二、宋代的纸币 (一)、背景分析 (二)、种类 1、交子

2、钱引3、关子南宋时期发行的一种纸币,类似唐代飞钱,具有汇票兑换券的性质。 4、会子

宋代有一兑换回收纸币的“称提”制度。

7

三、辽、金、元的货币 (一)、辽的货币 (二)金的货币

(三)元代货币(1271-1386) 1、通宝钱

(1)“至大通宝”、“大元通宝”,与至大三年(1310)铸造 (2)“至正通宝”、“至元通宝”等 2、纸币

(1)“中统元宝交钞”35页于世祖中统元年(1206年)所铸。中统钱备有可兑换的本金,信誉高,流通比较稳定。

(2)“至元宝钞”与至元二十八年(1287年)所铸,与中统钞并行。 (3)“至大银钞”与元武宗至大二年(1390年)所铸。 (4)“至正交钞”与至正十年(1350年)所铸。

元代设有纸币调控机构“平准行用库”,调节流通量,稳定纸币购买力的机构。

第二节 宋、金、元的信用

一、宋代的信用

宋代以契约为凭据的信用放款,仍然是民间信用的主要形式。名称也多种多样,有放债、生放、赊放、称贷、出举、举钱、出息钱、出子本钱等。宋代对高利贷利率虽有所限制,但利率仍然是很高的。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令富民出息钱不得过倍称,过者没入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丙子。

二,金的信用 三、元代信用 (一)、羊羔息。 (一)解典铺或解库。 (二)银铺或银匠铺。 复习题:

一、试述宋代的纸币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试述宋代的信用及特征

三、羊羔息、平准行用库、青苗钱、市易法

第六章 明朝的货币与信用

第一节 明代的货币

明代的货币有通宝钱、纸币和白银。开始用通宝钱,后来钱、钞并用,最后广泛使用白银。 一、通宝钱 (一)种类

8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货币金融史课件06复习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 财政意义:统一与稳定的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时强化了国家财 政的经济基础,为财政的充实与发展创了有利的条件。货币不仅是商品流通手段,也是国家充实财政的重要工具,货币的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紧密相连的。货币政策也是财政政策的体现,货币政策历来是充实国家财政的政策工具,货币的统一与稳定既有助于提高国家收支安排的效率与效益,也有利于降低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成本,促进越来越多的财政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西汉的算赋、口赋、更赋已按货币征收,这显然有利于充实财政; 5、历史影响:西汉确立的五铢钱体系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从元狩五年(前118年)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31年)流通长达739年其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及民国初年,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 四、西汉的铁铸币 五、西汉关于货币问题的论争 六、秦汉货币政策的考察 第三节 王莽的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