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事?怎么操作呢?
二.活动 植物分身术 1、 指导。
在学生操作之前,必须掌握规范的扦插方法。学生观看相关CD。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实践要求:使用枝剪时应注意安全,要爱护植物。 为学生特别讲述:
l 教材图示中,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口,便于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
l 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提醒学生细心照料所扦插植物。 2、 扦插。
教师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如:大蒜、土豆、太阳花、芦荟)组织学生进行扦插的实践活动。 3、 介绍。
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利用其他器官繁殖后代的方法。
如:大蒜、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落叶生根用叶繁殖后代等。 4、 阅读。
阅读科技史,指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另一种繁殖方式——嫁接。感悟科技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拓展 移花接木
1、活动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践。
2、让学生意识到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 本课教学反思: 3 翩翩雌与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 录观察结果。
2、 能够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
3、 能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3、乐于参与主动接受式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教学准备
新鲜鸡蛋、放大镜、实验记录表。其他动物繁殖后代的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阅读资料1和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阅读资料2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小鸡是从哪里来的?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二.阅读 从蛋到鸡
1.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
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述: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小白点,这个是鸡蛋的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第二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段时期胚胎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成,逐渐长出喙和羽毛。第五幅图是出生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最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晾干后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觅食了。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 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小鸡出生过程的认识不断完善;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小鸡生活趣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现象的神奇,激励学生观察鸡蛋结构的兴趣。 特别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只有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鸡,而且它们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
三.活动 观察鸡蛋 1、 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