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解析版)
7.【答案】D
【解析】
解:A.压电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铁、铜丝是金属材料;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
C.将打火机的开关松开即可熄灭火焰,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灭火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丁烷可以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得到,丁烷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丁烷的分类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燃烧的条件等方面的内容,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单质和有机物的概念的含义,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8.【答案】A
【解析】
解: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是错误的,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③原子呈球形是正确的;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是正确的;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正确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A。
道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原子中各微粒带的电荷回答本题。 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发现过程,基础性强 9.【答案】B
【解析】
解: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故A正确; B、未指明溶液的状态和,不符合溶解度的定义,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故C正确;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溶液的特征和乳化作用分析; 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计算; C、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溶液的定义、溶解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0.【答案】A
【解析】
解: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9
D、加入硝酸银溶液前沉淀质量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
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属于物质,不属于元素 不属于
同种元素;这两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 【解析】
解: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属于物质,不属于元素; ②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这两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属于物质,不属于元素;②不属于同种元素;这两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水的组成,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12.【答案】CE 31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R2O3 把R放入硫酸铝溶液中,R表
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R比铝活泼 【解析】
解:①A.表中元素不都是金属元素,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l,该选项说法正确;
D.锗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E.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CE。
②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1; 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R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是+3,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R2O3;
若要比较R与Al的活动性强弱,实验方案为:把R放入硫酸铝溶液中,R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R比铝活泼。
故填:31;最外层电子数相等;R2O3;把R放入硫酸铝溶液中,R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R比铝活泼。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第10页,共15页
3+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答案】CO2、H2O C、H、O 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
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物的浓度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合理即可) 【解析】
解:葡萄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该循环中,生成物葡萄糖中的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式分别是CO2、H2O。
德谟克利特曾说过“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CO2、H2O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在该循环过程中,“不会消灭”的微粒有C、H、O;无论经过多少化学变化,这些微粒永远“不会消灭”的原因是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咀嚼有利于钙片消化,其原理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除此之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等,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CO2、H2O;C、H、O;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的浓度;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合理即可)。
根据葡萄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自然界的碳循环、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热 2C3H6+9O2 6CO2+6H2O 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
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2CuO+C 2Cu+CO2↑ 置换反应 CDE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 【解析】
高温
点燃
11
解:(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能烘烤食物;丙烯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3H6+9O2
6CO2+6H2O;从微
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uO+C
2Cu+CO2↑;反应特点符合“一换一”的特点,是置换反应;
(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2CO2+2H2O;
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6:64,故A错误;
B.在反应物中,氧气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变成成了-2价,故B错误;
C.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D正确;
E.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气态肥料,故E正确。 故选:CDE;
(4)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 故答案为:
(1)热 2C3H6+9O2
6CO2+6H2O 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2)2CuO+C
2Cu+CO2↑ 置换反应;
(3)CDE;
(4)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
(1)根据能量的转化、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
(2)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3)A.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进行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在混有一定的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4)根据燃烧产生热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知识,掌握好相应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答案】氧化铜等 硝酸钡溶液等
【解析】
第12页,共15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