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19套52页)高考生物总复习真题题库分类汇总 - 图文
(共19套52页)高考生物总复习真题题库分类
汇总
知识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 (2017·全国卷乙·T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2+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解析】选B。正常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完整,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细胞内,而丧失活性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项正确。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存在,而氨基酸无肽键,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项错误。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属于碱性染料,细胞内的染色体易
2+2+
被碱性染料染色,C项正确。斐林试剂实际是Cu的碱性溶液,Cu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
淀,即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D项正确。
【易错警示】斐林试剂≠氢氧化铜 斐林试剂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
2+
溶液)等量混合而成,实质是Cu的碱性溶液,可氧化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2. (2017·江苏高考·T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解析】选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单糖,都具有还原性,但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A项错误;糖原、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项正确;蔗糖、麦芽糖、乳糖都是二糖,但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会产生麦芽糖,纤维素水解过程中会产生纤维二糖,D项错误。
3. (2017·江苏高考·T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解析】选A。鹅膏蕈碱是环状八肽,是由8个氨基酸脱去8分子水形成的,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A项正确;蛋白质不一定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也可能是由1条肽链构成的,B项错误;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的,不是肽键的断裂造成的,C项错误;变性蛋白质中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项错误。 【知识总结】蛋白质变性的特点与方法
(1)特点: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但肽键没有被破坏。
(2)方法:①化学方法: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
②物理方法: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2 细胞的结构
1. (2017·全国卷乙·T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解析】选D。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由血液运送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赖于细胞间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因此D选项正确。 2. (2017·江苏高考·T21)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①②④属于生物膜系统 B.结构③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C.⑤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⑥具有全透性
D.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解析】选B、D。图中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细胞膜,④表示中心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但是①②属于生物膜系统,A项错误;结构③表示细胞膜折叠形成的突起,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B项正确;⑤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⑥核孔中存在转运蛋白,所以也存在选择透过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不能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可以穿过核孔,C项错误;由于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而且蛋白质在膜两侧分布不均匀,所以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D项正确。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1. (2017·全国卷甲·T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DNA复制。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也可进行DNA复制,有合成DNA的酶,A项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活细胞产生的酶(如淀粉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项错误;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利用盐析的方法可使胃蛋白酶在提取液中沉淀析出,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该酶应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项错误。
2. (2017·全国卷甲·T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 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明确原生质体的含义及曲线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规律。 (2)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理。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依据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可知,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原因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开始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A项错误;0~1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减小,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都收缩,但原生质体收缩得更快,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项错误;2~3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开始增大,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0~1 h内,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项错误。
3. (2017·天津高考·T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选C。题图中加入酶C后,A浓度下降,B浓度上升,推测A经过反应生成了B,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该体系中在T1T2段曲线变化幅度较大,T2以后曲线趋于平缓,反映出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项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作为反应物的A过少造成的,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C项错误;图示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项正确。 4. (2017·江苏高考·T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