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早晨,太阳在东面升起,傍晚,太阳在西面落下。 3、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八个方位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5、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6、“五岳”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7、北极星和北斗星都在北方。 燕子每年春天都从南方飞往北方过冬。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黄昏)在西方。 8、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稠密的一面是北面。 枝叶稠密的一面是南面,枝叶稀少的一面是北面。
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12是4的几倍?算式:12÷4=3 12的4倍是多少?算式:12×4=48
2、一位数除多位数: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不 够商1就商0,用0来占位。;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 位数。即百位数字比除数小时,商是两位数,否则商是三位数。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估算:注意用约等号“≈”。 5、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是除数-1 被除数÷除数=商 验算方法: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6、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 7、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1、统计数据可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2、求平均数的方法:所有数据的总和÷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注意加上单位) 总和÷个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个数 平均数×个数=总和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2、1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4个小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是52个星期零2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3、大月31天:1、3、5、7、8、10、12(腊)月,31天永不差; 小月30天: 4、6、9、11月。
4、生日在2月29日这一天的,每隔4年才过一个生日。
5、连续的大月有是 7月和 8 月,天数一共是 62 天。
6、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 倍数才是闰年。简单算法:普通年份用年份的后面两位除以4 ,整百年份用 年份的前面两位除以4 ,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7、一年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上半年:1-6月 下半年:7-12月 一年有4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8、1周=7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9、 一天里,钟面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 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今天的24︰00就是明天的0︰00。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 国庆节10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11、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 :
上午时间不变,下午时间+12小时,还要去掉时间前面的限定词
24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 :
0—12时时间不变,超过13时的时间-12小时,还要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 下午、凌晨等限定词
12、计算时间段用后面的时间-前面的时间(注意换成24时计时法)
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积的末尾最多有3个0 2、口算乘法时,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 末尾添几个0。
3 、估算时可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4、笔算乘法时,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 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5、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 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平方千米)。 ★测量邮票、橡皮等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测量文具盒、书本、手帕、桌面等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测量黑板、墙面、门、床等的面积一般用平方米作单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