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班级 姓名 2010-1-16
(一)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
鄙( )其( )恃( )以( )去( )是故( ) 2.选择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甚矣,汝之不惠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 ② 4.短文运用 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道理。
5.谈谈该文给你的启示。
1
(二)呆若木鸡
《庄子》
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①。”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影(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②,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6解释文中划线词:
为( )已( )疾( )几( )走( ) 7.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 ② 8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9.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试写两个:
(二)6.替 好了(训练好了) 疾速 差不多 跑7.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②即使别的鸡鸣叫,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8.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9.东施效颦、螳臂当车、望洋兴叹、朝三暮四、运斤成风
【译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三)苏武牧羊 班 固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②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③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④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WūJiā)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⑤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⑥、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⑦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选自《汉书》)
【注释】①律:卫律,投降匈奴,封为王。②羝(dī )乳:公羊产子③去:藏 ④旄:牦牛尾巴的毛⑤)檠(qǐng):正弓的器具⑥服匿(nì):盛酒酪的器皿 ⑦丁令:即丁灵、丁零。有说是指丁灵王卫律。 10.解释文中划线词:
白( )降( )幽( )徙( )食( )给( )
2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律知武终(终究)不可胁 B.与毡毛并(一起)咽之 .. C.羝乳乃(于是)得归 D.武既(已经)至海上 ..
12.翻译文中划波浪线句: 13.从文中可看出苏武有怎样的气节?
(三)10.报告 使......投降 幽禁 迁移 吃 供给11.C12.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13.威武不屈(坚贞不屈)
1.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2.胁:胁迫(他投降)。 3.白:禀报。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4.降之:让苏武投降。降,作使动用。 5.幽:囚,禁闭。 6.窖:地穴。 7.绝不饮食:不给他水喝,饭吃。 8.雨:下。名词作动词用。 9.啮(nie):吃、嚼。 10.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11.羝(di):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廪食不至:公家不给他供应食物。 14.去:藏。 15.草实:野生的果实。 16.杖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3
(四)劳山道士(节选)
蒲松龄
……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榆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选自《聊斋志异》) 14.解释文中划线词: 以( )骤( )逡巡( )抵( )诩( )坟( ) 15.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道士笑而允之 B 大喜,入谢。
舍生而取义者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遂助资斧,遣之归 去墙数尺,奔而入 C D 调兵遣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6.在老道士说了“俯首骤人,勿逡巡”后,王穿墙成功。这个情节给你什么启发?
17.王生学会穿墙术后,道士是怎样告诫他的?他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
18.文章结尾“王惭念,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失败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怪怨别人。你认为王生是个怎样的人?
(五)杀人以梃与刃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