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荆州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D.“福利社会”理念支持福利多样化、多元化等方面的主张;“福利国家”是以国家福利 为特征的单一化的模式。
8.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是 ( )
A.在中国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来发展国家福利,建立“福利社会”,是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收入不公问题的主要途径。
B.“福利社会”里面不同的文化中,会与不同的价值规范和意识形态要素相结合,支持
这一理念的政策主张并不相同。
C.在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体系一体化程度很高的社会主义福利体制中,市民社会中各类 福利组织没有发展空间。
D.“福利社会”这一理念作为政策模式在各国不是普遍适用的。因此,“福利国家”才是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9、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说“‘福利社会’这一理念在各国并不是普遍适用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忠宣公①谢表
洪迈
建炎三年,先忠宣公衔命使北方,以淮甸贼蜂起,除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俾李成以兵护至南京。公遣书抵成,成方与耿坚围楚州,答书曰: “汴涸,虹有红巾,非五千骑不可往。军食绝,不克唯命。”公阴遣客说坚,坚强成敛兵。公行未至泗,谍云:“有迎骑甲而来。”副使龚惮之,送兵亦不旨前,遂返旆。即上疏言:“李成以馈饷稽缓,有引众纳命建康之语。今靳赛、薛庆方横,万一三叛连衡,何以待之?方含垢养晦之时,宜选辩士谕意,优加抚纳。”疏奏,高宗即遣使抚谕成,给米五万斛。初,公戒所遣持奏吏,须疏从中出,乃诣政事堂白副封。时方禁直达,忤宰辅意,以托事滞留为罪,特贬两秩,而许出滁阳路。
绍兴十三年使回,始复元官。时已出知饶州,命予作谢表,直叙其故,曰:“论事见从,犹获稽留之戾。出疆滋久。屡沾旷荡之恩。始拜明纶,得仍旧秩。伏念臣顷繇乏使,不敢辞难。值三盗之连衡,阻两淮而荐食,深虞猖獗之患,或起呼吸之间,辄露便宜,冀加勤恤。虽玺书赐报,乐闻充国之建言,而吏议不容,见谓陈汤之生事。亏除官簿,绵历岁时,敢自意于来归,遂悉还于所夺。兹盖忘人之过,与天同功。念臣昔丽于微文,蔽罪本无于他意,故从数赦,俾获自新。”书印既毕, 父兄复共议,秦桧方擅国,见此表语言,未必不怒,乃别草一通引咎曰:“使指稽留,宜亏除之戾。圣恩深厚,卒从枚拭之科。仰服矜怜,唯知感戴。伏念臣早繇乏使,遂俾行成,值巨寇之临冲,欲搏人而肆毒,仗节宜图于报称,引车何事于逡巡。虽蒙贬秩以小惩,尚许立功而自赎。徒行万里,无补一毫,敢妄冀于隆宽?乃悉还于旧贯。兹盖忘人之过,抚下以仁。阳为德而阴为刑,未尝私意,赏有功而赦有罪,皆本好生,坐使孤臣,尽湔②宿负”云云。前后奉使,无有不转官者。先公以朝散郎被命,不沾恩凡十五年,而归仅复所贬,而合磨勘③,五官刑部,皆不引用,秦志也。遂终于此阶。
[注]①忠宣公:洪皓,洪迈的父亲,字光弼,谥忠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出使金国。金国留不遣返。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在金15年,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归。②湔:jiān,洗;除去。③磨勘:唐宋考核官员制度。官员被反复查验后,根据考绩定出等级,决定官职升降。
(选自洪迈《客斋随笔》)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俾李成以兵护至南京 俾:使,让 B.军食绝,不克唯命 克:克服 C.公阴遣客说坚 阴:暗中 D.时方禁直达,忤宰辅意 忤:违逆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忠宣公感谢皇恩的一组是 ( ) ①以淮甸贼蜂起.除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 ②兹盖忘人之过,与天同功 ③敢自意于来归,遂悉还于所夺 ④故从数赦,俾获自新
⑤虽蒙贬秩以小惩,尚许立功而自赎 ⑥仰服矜怜,唯知感戴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忠宣公担心李成等三股盗贼势力联合反叛,于是上书皇上给予他们优厚待遇,抚慰收纳。此举,遭到大臣非议,宰相也借故对忠宣公给以贬官的处分。
B.后来,出使金国的忠宣公全节而回,朝廷才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于是,忠宣公命令洪迈起草感谢的表章,表达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说明事情的原委。
C.洪迈及其父兄两次起草奏章,可见,他们对此事态度慎重,唯恐措辞有失得罪了正擅国政的秦桧而重蹈覆辙。
D.前后奉命出使的人,回国后没有不被提升官职的,而忠宣公出使金国十五年,回国后仅仅官复原职,多次授官刑部也未被任用.其原因是忠宣公意欲保持操守,不愿同流合污。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含垢养晦之时,宜选辩士谕意,优加抚纳。(3分)
(2)书印既毕,父兄复共议,秦桧方擅国,见此表语言,未必不怒。(4分)
(3)徒行万里,无补一毫,敢妄冀于隆宽?(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泪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③。
【注释】:
①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绮罗:代指宫人。②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③青袍: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诗中用以指贫寒之士。玉珂:为贝制的马络头上的饰物,诗中借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1)这首诗题为《泪》,但诗中八句,却没有一个泪字,可是读来句句都是泪。作者是如何写出泪来的呢?诗中写了哪几种泪?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