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三)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 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期(6、7~18岁)
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1.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曩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概念〗 2.〖概念〗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3.转折期与危机期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或发展某种能力的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1.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概念〗 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 (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1.概念: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概念〗
2.特点: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时刻都在变化,因人而异。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因心理变化发展迅速又分3个阶段: (一)新生儿期(0~1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是心理的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因此,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3.认识世界的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是选择性反映,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 4.人际交往的开端。通过情绪和表情表现出交往的需要。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意义: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3.主动招人。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这时期要注意亲子游戏的教育性。
4.开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三)婴儿晚期(6~12月)
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抬头、翻身(在半岁前学会)、坐、爬、站、走等动作形成。
意义:可以锻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活动,促进大脑和小脑的神经的生长和发育;主动接触外界事物,摆脱成人的怀抱,自己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促进儿童认知、情绪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教育:安全保障下的玩具、游戏作用不可忽视。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利于它的发展。〖概念〗
除五指分工之外,手的动作发展还表现在:(1)双手配合;(2)摆弄物体;(3)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
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二、先学前期(1~3岁)
这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学会走路、说话,出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
1.学会直立行走。1~2岁独立行走不自如,有其生理原因:
(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嫩弱;(3)脊柱弯曲没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2.使用工具。1岁半左右,已能根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这是把物体当作工具使用的开端,孩子使用工具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可能出现反复或倒退现象。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 2岁左右真正形成的。出现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也开始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三、学前期(3~5岁)
【4】(3~5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这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一)学前初期(3~4岁)在幼儿园称小班,特点突出表现在:
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 3.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学前中期(4~5岁)
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在: 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学前晚期(5~6岁)
【5】5~6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幼儿园大班年龄,突出特点:
1.好问好学。幼儿在这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深刻;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
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执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概念〗
特点: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2.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论述】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注意与知觉的发展。凡是注意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和坚持性。幼儿只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注意力差的学生,不但智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
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注意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等品质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注意对象的变化。 【1】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答: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
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
【2】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的性质和对象不断变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2岁以后开媾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3】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现。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儿瓣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也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2.选择性注意的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已经萌芽。视觉搜索运动轨迹的实验,也证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萌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