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归纳总结
一、修改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待不明 (8)分类不当 二、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 (2)表示说话的迟疑;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解释说明;
(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 (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三、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 摘过渡句。 2、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3、取“主”法 4、缩句法
5、抓体裁法(提问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状物、写景的文章什么东西怎么样? 四、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五、小学课文中常见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就一篇文章中,作者在写作中使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借物喻人:《白杨》
托物言志:《石灰吟》《竹石》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桥》《十六年前的回忆》 引用名人名言:《为人民服务》 把回忆与现实结合起来写的:《凡卡》 虚实结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山中访友》等 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索溪峪的“野”》
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的方法(想象、联想):《月光曲》 写人的文章中使用。
11、 还有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说明事物:一般说明文中都有。 12、 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
13、 采用对比的写法的:《十六年的回忆》
14、 各种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方法,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飞夺泸定桥》
按时间(季节)或地点的变化写: 按总分总的结构写:《桂林山水》 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来写:
15、通过一件(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 1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穷人》 六、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10、 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只要在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
好象、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3、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4、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5、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
(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回答。
(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6、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 7、对偶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七、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