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9—10年度大学语文教学计划书
2009—2010年度大学语文教学计划书
一、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为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对外交流的形式下,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与影响。无论中国古代文化、哲学、艺术之精华还是中国近代文化中的中西合璧、追求真理、追求科学、民主、艺术之精髓在人们思想交流、人际沟通、感知体认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榜样作用,无比的推动力,“根深而叶茂”。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在人文精神传承、思想道德、科学文学素养提高,都责无旁贷。
“大学语文”是面向全校一年级非中文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它涵盖了从《诗经》到现当代中国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包括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曲各大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以某一题材系连相关作家作品,并附列中学已学篇目,温故知新,点面结合,力求全方位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外国作品虽选入少,也可扩大视野。
二、理论教学内容
(一)散文部分:
1、先秦至中国近代:二十四篇 2、外国翻译:三篇 (二)诗歌部分:
1、先秦到宋代:十三篇 2、中国现代:四篇 3、外国翻译:一篇. (三)小说部分: 1、魏晋至清代:二篇 2、中国现代:三篇 3、外国翻译:二篇 (四)文学常识:三篇
三、实践教学内容
1、朗读、背诵:
对学生记忆、语感的培养之重要环节。一则改变一味以教师讲授的状况,二 则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由单纯灌输到教学同参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是学生独立掌握知识、本领的方法之一。 2、适当的课堂提问讨论: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提问内容,这是学生参与教学,教学相长的好途径,提高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从不知到知到独立思的方法之一。 3、联系实际,写简单的赏析习作:
能够对所学课文内容、艺术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又能增强学生对作品阅读、理解、赏析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四、学时分配
1
教学内容 寡人之于国等 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容忍与自由等 我的世界观等 冯谖客孟尝君等 种树郭橐驼传等 马伶传等 秋夜等 爱尔克的灯光 哭小弟等 我与地坛等 蒹葭等 长恨歌等 八声甘州等 摸鱼儿等 雨巷等 断魂枪等 苦恼等 复习 测验及考试 总学时 学时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 62 实践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8 五、 本课程基本要求:
1、对优秀文化传承
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接受 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兴趣,培养能力
通过历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授,培养学生对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进而逐 步培养学生具有教强的理解分析能力,能顺利准确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文学作品,能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 3、奠定基础,欣赏分析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文学分析能力,具有在教师指导下对有关文学 作品的分析、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 4、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学用结合、结合实际,让学生从文学到文章逐步养成规范习惯,具有一定的 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六、 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
1、散文部分:
论说文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具体而精炼的表达能力。
记叙文方面要求学生懂得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在记叙文文中的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2
2、诗歌部分:
使学生了解诗词曲赋的各自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音乐美之感悟,提高审美品味,净化、陶冶心灵。 3、小说部分:
通过课文小说选文的学习,了解了解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了解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产生成长,尤其是“五四”以后的创作丰收,以反封建为其基调。
七、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1、教学内容:
(1) 理论教学内容
论说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必需掌握。论点须准确精炼概括;论据须具体,有理有据不空洞;论证即观点与论据之间严密的组合、推演的过程,须符合逻辑而富有个性。
学习记叙文的详略得当,波澜变化,描写的生动形象,抒情的真实动人,议论的深刻贴切。
理清诗歌发展线索,各时代诗歌的样式。诗歌流派、内容风格、诗歌主要的创作方法。结合课文,提高阅读,赏析能力。
小说创作的三要素须掌握。选文的写作背景、主旨、思想内容、结构线索及表现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
朗读、背诵:对学生记忆、语感的培养之重要环节。一则改变一味以教师讲授的状况,二则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由单纯灌输到教学同参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是学生独立掌握知识、本领的方法之一。
适当的课堂提问讨论: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提问内容,这是学生参与教学,教学相长的好途径,提高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从不知到知到独立思的方法之一。
联系实际,写简单的赏析习作: 能够对所学课文内容、艺术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又能增强学生对作品阅读、理解、赏析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2、教学重点:
(1) 散文部分重点篇目:
《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论毅力》、《容忍与自由》、《吃饭》、《垓下之围》、《张中承传后序》、《前赤壁赋》、《马伶传》、《秋夜》、《纪念傅雷》、《哭小弟》、《蚂蚁大战》
(2) 诗歌部分重点篇目:
《湘夫人》、《饮酒》、《行路难》、《长恨歌》、《虞美人》、《八声甘州》、《一句话》、《雨巷》、《再别康桥》、《我愿是一条急流》、 (3) 小说部分重点篇目:
《婴宁》、《断魂枪》、《苦恼》、《麦琪的礼物》 3、教学难点:
(1) 理解重点篇目的结构特点及修辞手法。 (2) 理解不同诗体的特征、句式、风格。
(3) 重点篇目小说了解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八、 具体教学要求:
3
1、散文部分:识记每篇文章作者、时代、课文所属文体类别。理解重点篇目的结构特点。理清思路,正确划分层次及概括大意。理解重点篇目的语言特色及修辞手法,能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熟记课文中关键句和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词句,理解其含义。
2、诗歌部分:识记每篇诗词曲赋的作者、时代及所属文体类别。理解重点诗篇的思想感情,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理解、鉴别不同诗体的特征、句式、风格、押韵方式、语言特色。掌握诗歌的韵律美、诗歌中的典故。进一步巩固文言实词、虚词。
3、小说部分:识记每篇小说的作者、篇名及所属文体。重点篇目小说了解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主要人物性格及写作特色。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评析能力,抒发自己独到之见。
九、 其他教学环节的必要说明:
1、朗读、背诵:
对学生记忆、语感的培养之重要环节。一则改变一味以教师讲授的状况,二 则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由单纯灌输到教学同参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是学生独立掌握知识、本领的方法之一。 2、适当的课堂提问讨论: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提问内容,这是学生参与教学,教学相长的好途径,提高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从不知到知到独立思的方法之一。 3、联系实际,写简单的赏析习作:
能够对所学课文内容、艺术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又能增强学生对作品阅读、理解、赏析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十、课程考核方法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分值,平
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期中考查赋分,兼顾平时测验、独立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作业次数一般为2~3次。凡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者,即确认该课程为不及格,并不再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计算总成绩。
十一、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认真预习;2、严格出勤;3、遵守课堂纪律;4、按要求完成作业; 5、按时复习;6、参加考核。
十二、使用教材
1.《大学语文》主编:徐中玉 陶型传2006年新编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大学语文》同步训练主编:张涛 2006年10月第1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
附:教案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