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_____。
④醋酸(CH3COOH)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CH3CO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1mol CH3COOH中约含有_____个H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⑤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所以它们互为_____;但由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⑥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名称)。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酸中的H+没有被碱完全中和时生成的产物为酸式盐,可以继续和碱发生反应。同学们发现将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到NaHCO3溶液中,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后溶质有哪些?化学实验社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NaHCO3+NaOH=Na2CO3+H2O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加稀盐酸 加无色酚酞溶液 加CaCl2溶液 NaHCO3溶液 A 溶液变红色 无明显现象 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色 B 上还表格中A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造成B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 猜想1:Na2CO3
猜想2:Na2CO3和NaOH 猜想3:NNa2CO3和NaHCO3 实验步骤 ①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请加过量的CaCl2溶液 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猜想2正确 ②NaOH和NaHCO3发生了反②过滤后向滤液中加2﹣3滴无色酚酞_____ 试液 ③再滴加少量的_____ _____ 应 (表达与交流)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1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_____色.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反应.
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
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需更换试剂,将__________溶液换成________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 结论 猜想3成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详解】
A. 铁丝伸入稀盐酸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选项错误;
B. 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和和硝酸,反应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选项正确;
C.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选项正确;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OH)2+H2SO4=BaSO4↓+2H2O,选项正确。 【点睛】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2.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故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镉,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的元素符号是Cd,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故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C 【解析】 【详解】
A、图中P点不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不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A 【解析】
试题分析:A、导致酸雨的原因是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不是二氧化碳,错误,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A
考点:酸雨的形成,单质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5.D 【解析】
A、有机高分子为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以上的有机物的分子,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38+16×4=39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式为C24H38O4,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24)4)=9:2≠6:1;故B不正:(16×确;
C、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一个C24H38O4分子中含有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共66个原子;故D正确;
20g×100%=16.7%,所以不存在t1℃时20%的甲溶液,故120g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