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8:31:37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huà),不能消极地袖(yòu)手旁观。

....

B.我们要保留一个怀疑(yí)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务的真相(xiàng)。

....

C.所以我从我一生(shéng)中觉得重要的决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lùn)。

....

D.还在襁(qiǎng)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jǜ)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震突然袭来,慌乱中的人们不知所措,乱作了一团。

....

B.我们要严防坏人挑拨离间,从中渔利。

....

C.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D.在书店里,总有人看书如走马观花,对书籍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C.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实保障。

D.当下,这种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B.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C.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D.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那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说明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

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的运动,应该是一种大众性的运动。

B.《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第六次抉择时,先明确扶择的内容,接着介绍快择的背景、扶择后的实际行动以及怎样扶植年轻人。文中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这样写,显得主题鲜明,逻辑严密。

C.《最后一次讲演》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却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D.撰写演讲稿除了可以借鉴一般的写作手法,还要体现出演讲的特征。演讲者必须要按照演讲稿演讲,即兴发挥会偏离演讲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每小题5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化的一部分。 6.下列对格物致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B.“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C.丁肇中用的“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D.格物致知的意义已经完全背离以前的意义,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退步。 7.从选文看,作者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 )

A.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只有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B.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格物致知精神,缺少格物致知精神就无法做出新成果。 C.几千年前经书里说出了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D.为了使格物致知精神融入中国文化。 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没格物致知精神就无法应付今天的世界。 B.选文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C.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只有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D.今天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5分,每小题5分)

基因检测,你准备好了吗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序列和表达调控模式,决定了人们的生长发育和与遗传有关的健康状况。由此看来,掌握体内基因的信息就如同掌握了人体生老病死的密码,破解这些密码就能够预测、诊断或解释我们所关心的健康问题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表了包含30亿对核替酸序列的人类基因组草图。这项伟大科学工程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的超过3000名科技人员,在16个测序中心,耗时13年完成,花费超过了30亿美元。

2007年,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第一个完整人类基因序列图谱的诞生仅仅用了3个月,花费了150万美元。

今天,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正在萌芽。基于“纳米级大小微孔设备”的单分子测序、基干“大规模平行标签”的直接判读测序等方法应运而生,已经能够实现以1000美元成木在一天内测完整个人类基因组的壮举。

测序得到了大量的基因密码,但枯燥浩繁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告诉人们身体健康的信息。于是,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这是专门进行基因数据比对、接、丰度和关联性分析、建立计算模型的交叉学科。

生物信息学为基因科技的发展插上了翅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科学家鉴定了许多与高血压、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的基因位点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疾病的遗传和发病机制。特别是在某些与基因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鉴别上,比如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等,取得了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对于基因检测技术,大家也有很多担心。比如,从目前研究结果看,基因与疾病的发生是概率关系,那么,这种预测会不会给检测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会不会有基因信息泄露的风险?会不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如果以后入学、就业,甚至婚姻都加上基因“门槛”,必将引发基因歧视

其实,对待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应当理性

从目前的科学发展看,我们对基因的认识还只是一小步,并不完全清楚。而且,来越多的研究

发现,基因与生物体性状并非是线性对应关系,而是网状的——一个基因可能引发不同性状,有些是好的,有些可能是不好的,因此很难用“好”与“不好”来判别基因。

而我们也必须要说明的是,对于生物体而言,天遗传固然重要,但后天所处环境、生活方式等影响也会导致着人基因的变异或者会影响其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进而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没有什么命中注定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天赋不通过努力即可显现,健康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基因检测这一新技术,我们还要注意别上当受骗。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以基因检测为噱头,欺骗广大消费者,严重乱了基因检测产业的秩序阻碍了其正常发展。所以如果有基因检测需要一定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基因检测确实还存在种种问题,但因废食不是长久之计。这些阻碍基因检测产业健康发展的问,有赖国家出台具体的监管规范细则,也有赖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向大众做好科普工作生命科学的积累已经为基因检测奠定了基石,在这场呼啸而来的生命科技产业革命中,我们不应错失良机。 9.关于“基因”和“基因测序技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掌握了基因的序列和表达调控模式,就等于掌握了人体生老病死的密码。 B.破解了基因信息,就能预测、诊断或解释人的健康问题。

C.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萌芽,基因测序耗费的时间和金钱越来越少。 D.借助基因测序得到的基因密码,人们可以直接获取自己的身体健康信息。 10.关于“生物信息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信息学是应人们对身体健康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 B.生物信息学促进了基因科技的发展。

C.借助生物信息学,科学家完全解释了部分疾病的遗传和发病机制。

D.借助生物信息学,某些与基因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鉴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关干“如何理性看待基因检测技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基因很难用“好”与“不好”来判别,因为一个基因可能引发不同性状。 B.后天所处环境、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不要以为健康全靠先天遗传。 C.基因检测产业被纳入国家的规范监管之中,就能健康发展。

D.有了生命科学积累的基础,我们应正确看待基因检测,不应错失产业革命的良机。

第Ⅱ卷 (表述题共80分)

四、填空(10分)

12.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要熬一锅好粥,首先要有“好米”,米好,是粥好的前提;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huà),不能消极地袖(yòu)手旁观。 ....B.我们要保留一个怀疑(yí)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务的真相(xiàng)。 ....C.所以我从我一生(shéng)中觉得重要的决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lùn)。 ....D.还在襁(qiǎng)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jǜ)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