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笔记考教师证专用(整理)
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7、如何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七、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名词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指以发展、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与体能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指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所谓“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
17
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2、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3、中小学体育的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4、中小学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18
八、课程 1、名词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2、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 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 3、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缺陷:它与人类一般认识及个人认识的过程是相违的,不是来自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也不在学习之后直接回到实践中去,而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其积极的方面是赢得了教育的时间和速度;其消极的方面,则是失去了认识的完整性和活力。当人们把它当做惟一的课程类型时,就必然地造成学习者在发展上的局限:对于所知识缺少深刻的理解,不善于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19
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没有与知识的获得同步,等等。
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知识与能力
在这一基本关系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冲突,比较著名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著名论争。第二次是以20世纪中叶以来的课程改革为代表的。我国课程的发展在这一基本关系上是存在片面性的,是知识取向。
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这是面对这一关系时首先应当强调的。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从存在方式上分属于不同范畴。在发展上,彼此的独立性就更加明显,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为了处理好这一基本关系,使得课程能够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真正统一起来,一个必须解决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只能通过活动实现。
(三)分科与综合
分科与综合的关系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也是由来已久的,只是在当代才成为课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十分突出的课题,成为今天人们制订和设计课程时不可回避、必须考虑和处理的关系。
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近代课程是分科的。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尝试在二战之后达到高潮,成为当代课程实践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课程综合化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分科课程而言,综合是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