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2)
A.分类归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DNA病毒属 B.直径27~28mm无包膜 C.编码基因含P1、P2、P3
D.P1区编码核心壳结构蛋白VP1、VP2、VP3和PV4 E.P2、P3编码非结构蛋白
对HAV抵抗力描述错误的是:
A.HAV抵抗力很强,能耐受56℃,30分钟,室温1周 B.在干粪中25℃能存活30天
C.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泥土中能存活数周
D.60℃,12小时部分灭活病毒,煮沸5分钟可全部灭活病毒 E.70%乙醇25℃,3min不能灭活病毒
HBVX区基因可编码的抗原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xAg E.HBV-DNAp
有关HEV的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HEV呈球状无包膜直径平均32~34nm
B.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分为结构区和非结构区 C.有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D.ORF2编码核壳蛋白
E.HEV的核苷酸序列有很大差异,分2个亚型,但无流行株和散发株之分
下列哪一项不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消化道传播 B.输血或血制品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乙型肝炎的地理分布可按流行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3种流行地区,所谓高流行地区是指: A.HBsAg携带率在0.2%~0.5%的地区 B.HBsAg携带率在0.5%~1%的地区 C.HBsAg携带率在2%~7%的地区 D.HBsAg携带率在8%~20%的地区 E.HBsAg携带率在30%~50%的地区
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还未充分明了,其最关键因素是: A.免疫耐受 B.免疫功能低下 C.病毒基因变异 D.自身免疫反应
E.清除病毒的细胞因子分泌不足
下述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概念,错误的是: A.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前列腺素E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主要是严重肝病时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功能性肾衰竭 D.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也可诱发肝肾综合征 E.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肾小球肾炎致肾功能衰竭
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 B.门静脉高压 C.低蛋白血症
D.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E.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关重型肝炎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
A.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肝炎病例的2%~5% B.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不超过10天
C.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区别点是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出现较早,常发生在起病后的10天以内
D.慢性重型肝炎是指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者 E.在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中,有些肝炎病毒不引起重型肝炎
下述五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天) 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天(30~180天) 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50天(15~150天)
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天(10~70天)
对于急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和肝大的患者,为尽快做出诊断,应立即做下例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
B.血清谷丙转氨酶 C.血清碱性磷酸酶 D.血清胆碱酯酶 E.血清胆固醇
肝病时凝血酶原活动度的下降与肝损害成正比,诊断慢性肝炎中度的标准是: A.>80% B.71%~79% C.61%~70% D.40%~60% E.<40%
下述哪项指标单独阳性时,可基本排除乙型肝炎: A.抗-HBcIgG B.抗-HBcIgM C.抗-HBe D.抗-HBs E.HBsAg
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时应注意其禁忌证,下述哪项不是干扰素应用的禁忌证? A.ALT400U/L
B.血清总胆红素102μmol/L C.血清肌酐210μmol/L
D.血糖8mmol/L
E.心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
关于乙肝病毒基因组错误的是:
A.L链有S、C、P、X4个开放读码区 B.S区分为前S1,前S2两区 C.C区编码HBcAg及HBeAg D.P区编码DNAP
E.前S2区编码PHSA-R
乙型肝炎患者有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均可使病情加重 B.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
C.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D.急性淤胆型肝炎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 E.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出现多器官损害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病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病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病程
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行预防乙肝的免疫处理最恰当的方法是: A.丙种球蛋白
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
D.乙肝疫苗+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HDV和HBV同时感染(coinfection),临床常表现为: A.急性肝炎 B.慢迁肝 C.慢活肝 D.急重肝 E.亚重肝
患者既往体健,最近检查发现ALT240U/L,血清总胆红素8.5μmol/L,血清抗HAV-IgM阳性。HBsAg阴性,HBcAb阳性,此患者可诊断为: A.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B.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C.急性无黄疸型甲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E.甲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
男,20岁,1周来发热、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尿黄,并出现黄疸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近2天出现嗜睡、烦躁不安伴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肝脾未扪及,凝血酶原活动度35%,该患者的诊断首先应想到: A.急性肝炎 B.中毒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慢性肝炎
一昏迷男性青年,病后第8天来院就诊。体查:神志不清,躁动,巩膜中度黄染,牙龈处出血,颈有抵抗感,表浅淋巴结不肿大,肝界明显缩小,无腹水征,布-克征阴性,未引出病理征。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 A.急性重型肝炎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
男,33岁,食欲不振,厌油,乏力,皮肤发黄1个月,既往肝病史不详。体查:重病容,精神萎靡,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肝掌,颈部可见2个蜘蛛痣,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ALT300U/L,白蛋白30g/L,球蛋白38g/L,血清总胆红素468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亚急性重型肝炎 D.慢性重型肝炎 E.淤胆型肝炎
黄疸患者,血清总胆红素90μmol/L,ALT800U/L,血清总蛋白75g/L,白蛋白25g/L,球蛋白50g/L,血清碱性磷酸
9
酶10U/L,血象:白细胞4.2×10/L,血色素130g/L,诊断应考虑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慢性肝炎重度 C.淤胆型肝炎
D.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E.溶血性黄疸
一中年女性患者,有明显黄疸伴皮肤瘙痒1个月,无明显腹胀和食欲减退,轻度乏力,血清ALT80U/L,ALP1600U/L,γ-GT600U/L。肝胆超声波检查: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肝脏不大,其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淤胆型肝炎 D.胆汁性肝硬化 E.肝外阻塞性黄疸
一男性急性肝炎患者,55岁,肝功能:ALT500U/L,白蛋白38g/L,球蛋白26g/L,血清总胆红素115μmol/L,血清甲型肝炎IgG抗体阳性,抗HBS阳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型)阳性,诊断应考虑: A.急性甲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 C.急性丙型肝炎 D.急性戊型肝炎
E.急性肝炎,甲、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所致
女,45岁,因患卵巢癌行根治术,输血400ml,3个月后体查发现血清ALT150U/L,进一步检查血清丙肝抗体阳性,对诊断为输血后急性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患者,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A.以“保肝”支持治疗为主
B.“保肝”支持治疗+阿昔洛韦治疗 C.“保肝”支持治疗+猪苓多糖治疗 D.“保肝”支持治疗+α干扰素治疗 E.“保肝”支持治疗+泼尼松治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