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2)
C.恶性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E.以上均不是
关于疟疾的诊断性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氯喹治疗后24小时体温正常即可确诊 B.氯喹治疗后48小时体温正常即可确诊
C.氯喹治疗后24小时体温仍未控制者可排除疟疾
D.非耐药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氯喹治疗后48小时后体温仍未控制,可基本排除疟疾 E.伯氨喹单用治疗后24小时发热被控制可以确诊 下列哪种抗疟药可诱发黑尿热? A.伯氨喹啉 B.氯喹 C.乙胺嘧啶 D.甲氟喹 E.青蒿素
关于疟疾的免疫和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B.疟疾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后获得一定免疫
C.疟疾多次发作获得免疫力后,血中疟原虫完全消失,发作自行停止 D.感染疟原虫后免疫力产生很慢,维持时间不长
E.感染间日疟原虫后不能与其他疟原虫之间产生交叉免疫
男,20岁,间歇性畏寒、寒战、发热半年,约每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7~10天,近1日出现面部水肿,尿量减少,血压升高,尿蛋白++,尿红细胞3~6个/Hp,血涂片发现间日疟原虫,应诊断为: A.疟疾
B.肾病综合征
C.疟疾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D.疟疾并发肾病综合征 E.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关于疟原虫,下列哪一论述是错误的: A.间日疟原虫及卵型疟原虫感染常有复发
B.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有红细胞内期和肝细胞内期2个阶段 C.人是疟原虫中间宿主,蚊是疟原虫终末宿主 D.子孢子为疟原虫感染型
E.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是无性繁殖
关于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是: A.起病缓急
B.毒血症状轻重
C.脓肿的个数和大小 D.脓液的颜色 E.局部症状的轻重
适合于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依米丁 B.灭滴灵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胂
关于阿米巴肝脓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长期发热,以间歇热及弛张热型居多
B.局部症状明显:肝区疼痛、叩痛、局部皮肤水肿 C.易发生黄疸,转氨酶多升高
D.临床多为单个脓肿,80%位于右叶
E.脓液呈棕褐色,镜检白细胞不多,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肝脓肿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应除外: A.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及穿刺引流失败者 B.右叶巨大肝脓肿、有穿破危险者 C.左叶肝脓肿、穿刺危险性较大者 D.穿破腹腔或邻近内脏、引流不畅者
E.多发脓肿、穿刺引流失败,或继发感染、药物不能控制者
男,40岁,持续发热、右下胸胀痛1个月,体温37~39℃,盗汗、消瘦,2天前突起咳嗽,吐咖啡色痰200ml/天,体查:体温38.5℃,脉搏90/分,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胸隆起,局部有水肿,压痛明显,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湿啰音,肝肋下3cm,质地中等,有触痛,脾未及。血象:Hb110g/L,N0.75,L0.25。X线检查:右膈升高,活动受限,右侧胸腔有积液。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癌,肺部转移
B.细菌性肝脓肿,向胸腔、肺穿破 C.阿米巴肝脓肿,向胸腔、肺穿破 D.阿米巴肺脓肿 E.结核性胸膜炎
肠阿米巴病确诊的依据是: A.痢疾样大便,每天10次左右 B.右下腹压痛明显
C.大便镜检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D.大便镜检发现结肠阿米巴包囊 E.糊状暗红色大便,有腥臭
关于阿米巴痢疾的病理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滋养体侵入黏膜下层,形成黏膜下脓肿
B.结肠黏膜下可见散在的、深切的、大小不等的溃疡
C.临床表现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肠道病变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平衡关系 D.慢性病例结肠黏膜可呈弥漫性浅表性溃疡
E.滋养体侵袭结肠组织,先粘附于结肠上皮,借其溶解性的破坏作用,使上皮细胞溶解
阿米巴肝脓肿的确诊依据是: A.肝肿大及有压痛
B.胸透右膈肌升高,活动受限 C.肝区超声波检查肝内有液暗区
D.诊断性穿刺抽出棕褐色黏稠带腥味脓液 E.有阿米巴肠病史
男,32岁,持续高热24天,伴畏寒,出汗,腹泻2~3/天,体查:慢性病容,贫血貌,消瘦明显,肝于肋下3cm,
9
质地中等有压痛,脾未及,血白细胞16×10/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胸透:右膈升高,右肋膈角少量积液,肝功能:ALT 40U,血清总胆红素16.7μmol/L,AFP25μg/ml,应考虑为: A.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阿米巴肝脓肿 D.结核性胸膜炎 E.败血症
回归热确诊主要依据是: A.典型临床表现 B.流行病学资料 C.生化检查 D.查获包柔体 E.血常规检查
回归热包柔体须在下列哪种培养上生长: A.普通培养基 B.增菌培养基 C.厌氧培养基
D.含有血液、腹水或组织(兔肾)碎片的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博氏包柔螺旋体的培养温度为: A.40℃ B.10~20℃ C.20~30℃ D.37℃ E.36℃
钩端螺旋体病在病程缓解的第3~4天后可能再次出现发热(后发热)是因为: A.再燃 B.复发
C.先后两批病原侵入 D.毒素治疗后复发 E.迟发型变态反应
钩体病的基本病理损害特点是: A.全身毛细血管损伤 B.全身小血管损伤 C.间质性肾炎 D.中毒性心肌炎 E.肺出血
钩体血清群及型正确的是: A.18群70型 B.25群210型 C.23群200型 D.20群180型 E.24群205型
雨水洪水型钩体主要由下列哪群引起? A.黄疸出血群 B.七日热群 C.波摩那群 D.犬群 E.秋季热群
钩体致病的主要物质是:
A.菌体
B.钩体一端的钩 C.轴丝 D.毒素 E.胞壁
赫克斯海默尔反应与下列哪种原因有关: A.钩体的毒力
B.机体的反应性过强 C.钩体的毒素 D.病后未休息
E.首剂大剂量青霉素使用
皮疹是风疹的常见临床表现,其皮疹的特点为: A.荨麻疹样皮疹 B.水疱样皮疹 C.出血性皮疹
D.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消退后不遗留色素沉着
E.充血性斑丘疹,首发于耳后及面部,随后发展致全身,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风疹的确诊依据是: A.根据临床特点
B.细胞培养分离风疹病毒
C.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 D.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
E.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阳性且滴度前后2次比较有4倍以上增高时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DIC
C.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有异型淋巴细胞 B.白细胞总数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增高 E.中性粒细胞增多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和免疫调节疗法适用于: A.病程第7天
B.病程第7天以后 C.病程第4天以内 D.病程第10天
E.病程第14天以后
EHF基本病理变化为: A.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 B.低血容量性休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