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江西省横峰中学等四校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11:55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于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以上言论表明,班固认为财富分布不均的根在于( ) A.豪党之徒兼并土地 C.徭役负担过于繁重

B.社会风气过度奢靡 D.权力介入经济过程

3.《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

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 ) 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 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 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

4.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 )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C.反对实行分封制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

5.哈里斯感叹:“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他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 ) 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 C.出现了“强人政治”局面

B.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 D.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

6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7.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

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8.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

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C.国民的民主素质较高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

9.“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

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10.1875年7月6日的《纽约时报》直接指出:“把人的知识限定在这些古代经典大师们的身上,是大清国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狭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国妇女的小脚一样被挤压而萎缩。”以下史实中开始冲击这种教育模式是( ) A.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开办 C.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

B.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D.新中国成立后制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1. 1914年,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严复表示支持袁世凯,他甚至指出,(这)是袁世凯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因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还不如把国会解散掉,严复还说,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华盛顿,需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该材料反映了( ) A.中国的国情与英法相似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 D.君主制度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12.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13.1931年底,湖南《大公报》刊载了当时省长何健下的一道手令,禁止机关在旧历年送礼,

理由是:“废历年节(农历春节),互相馈送,此种繁文悖节约之旨。”尽管如此,长沙大多数老百姓仍延续一如既往的年俗。对此现象解读最正确的是( )

A.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背景 B.人民不满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反映出中西社会风俗的对峙与冲突 D.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导致了官民矛盾 之名产,此均为吾人所绝对承认者”。这表明陈独秀 ( ) A.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B.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 D.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

14.陈独秀曾说“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

15.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下列人物的观点中最接近材料的是 (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陈独秀 D.康有为 1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D.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7.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①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③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

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8.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 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下 列关于“改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指令性计划经济 B.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并存 C.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 D.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19.《全球化:起、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

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20.阅读《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项目 城镇人口数 全国城市数 1949年 5765万 35个 1957年 9949万 78个 1960年 13073万 208个(1961年) 1966年 13045万 171个 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城市发展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B.中国城市发展与中国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21.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22.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3.《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B.编年史 文明史观 C.编年史 社会史观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24.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看似幻想却又非常真实和充满智慧”,中国作家格非指出“形式

的创新是真实展现光怪陆离的美洲现实的内在要求”,以上关于文学特征的表述适合于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于是,罔疏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