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疫规划题库
免疫规划题库
一、 选择题(单选35题) 1、预防接种的目的(B) A 提高人群易感性 B 降低人群易感性 C 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 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E 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E) A 伤寒菌苗 B 卡介苗 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破伤风抗毒素
3、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D) A 有机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B 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C 隐形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D 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 E 免疫人口的迁入
4、在评价预防接种免疫学效果时,WHO推荐采用的抽样方法是(E)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二级或多级抽样 E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5、免疫对机体(D) A 有利 B 有害 C 既无利也无害
D 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情况下有害
E 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D) A 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 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 患过一次天花的人不会再患第二次 D 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C) A 母婴垂直传播 B 粪—口途径 C 医源性传播 D 性接触传播 E 空气传播
8、以预防接种为主要预防措施的肝炎(B) A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B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丁型肝炎 C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丁型肝炎 D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E 乙型肝炎 、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9、下列哪种对象不列入应接种人数统计?(C) A 禁忌症人数 B 外地寄居≥3个月儿童 C 外出≥3个月儿童 D 本地常住儿童 E 以上都不是
10、发生过敏性休克时,体重不明的2岁以下儿童立即皮下注射1:腺素 ml (A)
A 0.0625ml(1/16支) B 0.125ml(1/8支) C 0.25ml(1/4支) D 0. 5ml(1/2支)
000肾上1 E 以上都不是
11、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需要持续保冷,这一保冷系统称为(D)
A 计划免疫 B 冷链工程 C 扩大免疫规划 D 冷链系统 E 疫苗供应系统
12、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B)
A 卡介苗 B 狂犬疫苗 C 乙肝疫苗 D 流脑疫苗 E 甲肝疫苗
13、百白破疫苗包括(A)
A 百日咳灭活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B 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 百日咳活菌苗、白喉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 百日咳灭活菌、白喉类毒素、破伤风活菌苗 E 百日咳灭活菌、白喉活菌苗、破伤风活菌苗 14、下列哪种接种方式有误(A)
A 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与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20天; B 乙脑减毒活疫苗与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
C 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乙肝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 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同一天接种 E 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28天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15、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在(C)
A 1977年 B 1980年 C 1960年 D 1958年 E 1978年
16、我国发现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病例时间在(B)
A 2000年 B 1994年 C 1998年 D 2000年 E 1988年
17、在我国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普及计划免疫目标为(A)
A 在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
破疫苗、麻疹疫苗12月龄内接种率达到85%。
B 在1989年以省为单位、1991年以县为单位,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
破疫苗、麻疹疫苗12月龄内接种率达到85%。 C 2000年实现无脊灰证实标准 D 2012年实现麻疹消除标准
E 在1989年以省为单位、1992年以县为单位,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
破疫苗、麻疹疫苗12月龄内接种率达到85%。
18、常见的活疫苗有(A)
A 卡介苗 B 乙肝疫苗 C 流脑疫苗 D 百白破疫苗 E 白破二联疫苗
19、下列接种方法错误的是(A)
A 乙肝疫苗臀部注射 B 口服脊灰糖丸
C 皮下注射0.5ml麻疹疫苗
D 乙肝疫苗接种后第二天接种卡介苗 E 6岁时接种白破二联疫苗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活疫苗开启超过半小时后不能使用 B 灭活疫苗可以在开启两个小时内使用 C 由于精三联是精制苗,不需要在使用前摇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