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一)解析 - 图文

2018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一)解析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9:21:07

2018年度《申论》模拟试卷及解析

(一)

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10分) 要求:全面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一、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原因,即过往性因素。就本题而言,我们需要在“给定资料1”中找到引发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过往性因素。

二、材料分析

1.进入21世纪,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大背景下,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开始成为困扰中国大城市的普遍难题。交通拥堵首先出现在几个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并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也“难逃一堵”,且愈演愈烈。 一方面,城市人口增长突破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目标。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2020年人口规模是1800万人,而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755万人,相当于提前10年突破总规划的控制目标。上海市2009年年底常住人口为1921万人,早已超过《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1600万人的人口控制目标。毫无疑问,人口突破规划控制必将导致交通需求超过城市总体规划预期,给依据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交通供给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城市面积的扩大导致居民出行距离也在扩大。最终,反映在道路上是人或物周转量的增长,其增速远远大于交通系统承载能力的增速。【批注1】 中国城市机动化的特殊性在于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时期与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交织重叠,在短短几年间就走 【批注1】城市发展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给交通系统带来压力。(“城市发展”由“城市人口”“城市面积”概括得来。“北京”“上海”等例子无需写到答案要点中。) 2018年度多省联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一)第 1 页 共12页

过了发达国家城市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历程。在既没有必要的法律约束,价格杠杆调节又缺乏正确的社会导向的情况下,城市居民虽然具有购买小汽车的经济实力,却不具备科学合理使用小汽车的理性心态和文明素质,最终的结果是人均资源越紧张的地区,小汽车保有量越高,严重违背了世界大城市机动化发展规律。以北京市为例,70%以上的机动车集中在六环范围内,人口最为稠密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人口密度均超过2万人/km)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也最高,分别达到0.34辆/人和0.29辆/人。这种畸形的小汽车保有方式,导致交通供需矛盾激化,给城市道路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批注2】 进入机动化时代,一个百万甚至千万人口量级的大城市,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抉择。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与限制,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有限的大城市不可能也不应该用小汽车来保障市民的基本出行,只有充分发挥公2 【批注2】相关法律约束、价格杠杆调节及正确社会导向缺失,市民文明素养低,使城市人口密度与私家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激化交通供需矛盾。(此要点由提炼得来。) 共交通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满足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然而,从目前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来看,公交投入不足、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汽车路权优先没有充分保障等问题依然突出,公交出行比例仍然较低,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这也间接地刺激了小汽车的增长。 虽然中国多数大城市相继建设了公交专用车道,如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共汽车的优先路权,但专用车道尚未成网,拥堵严重地区往往缺乏专用车道,导致公共汽车运行效率较低。此外,公交线网密度低、步行距离长、换乘不方便、准点率低等因素又进一步降低了公共汽车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批注3】以北京市为例,公共汽车出行速度(门到门)仅为小汽车出行速度的40%,完成一次公交出行需66分钟,其中64%为车上时间,23%为步行时间,13%为等车、 【批注3】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此要点归纳得来。材料中“公交投入不足”“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汽车路权优先没有充分保障”等归纳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下一段材料是在解释“公共汽车路权缺乏保障”,无需写在答案要点中。“此外”表示并列,之后的分句中可提炼出“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这一要点。) 2018年度多省联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一)第 2 页 共12页

换乘时间。 由于受到小汽车交通的冲击,中国许多大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在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问【批注4】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题和隐患,很多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日益萎缩。(此要点提炼得来。) 【批注4】

三、参考答案

1.城市发展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给交通系统带来压力。

2.相关法律约束、价格杠杆调节及正确社会导向缺失,市民文明素养低,使城市人口密度与小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激化交通供需矛盾。

3.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

4.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

四、评分标准

1.城市发展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2分),给交通系统带来压力。

2.相关法律约束、价格杠杆调节及正确社会导向缺失(1分),市民文明素养低(1分),使城市人口密度与小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1分),激化交通供需矛盾。

3.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2分)

4.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1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 5.语言表达2分。

第二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香港城市交通发展给Y市带来的启示。(15分) 要求:准确、全面、精炼,不超过150字。

一、试题分析

申论中的启示是指由他者或自身过往的经验或者教训得出的自身或者设定主体在未来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方向性的对策,主要有经验与教训两个方面。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中“香港城市交通发展的举措”去挖掘出相关的启示。

二、材料分析

2.随着Y市城市进程的加快,进入了城镇化、汽车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与其他大城市一样面临着交通拥堵、交通安 2018年度多省联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一)第 3 页 共12页

全的棘手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批注1】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降低能源消耗、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生活。香港地少人多,楼多路窄,但香港通过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实现了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实现了城市交通与高强度土地开发的和谐运动,这为Y市的公交系统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批注1】 香港采用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高密度发展是香港的典通,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协调城市交通与高强度土地开发的关系。 型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约型城市、集约化住房,【批注2】科学规划,建设可持续宜居的城尤其是香港公屋的发展一直让香港探索着高密度住房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协调关系。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速发展,这种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带来一些弊端,包括居住环境过于拥挤、工业区与住宅区为邻等,所以香港开始推进可持续宜居的城市规划,具体做法有保育自然生态、应对气候变化、提市。(此要点由提炼得来。启示无需写出非常具体的做法,所以保育自然生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康乐设施等举措皆不是答案要点。) 供康乐设施等,并着手编制了《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 【批注2】 香港涉及道路和交通管理的部门包括运输及房屋局、警 务处、交通咨询委员会和交通审裁处。运输及房屋局负责制 定、管理和统筹香港陆上运输及渡轮服务的整体政策,警务 处负责执行交通法例和检控违例者的工作,交通咨询委员会就重要的运输政策和问题,向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提供意见。交通审裁处是根据《道路交通条例》设立的,主席和成员全部由公众人士出任,市民如不满运输署署长就车辆登记与发牌、签发出租汽车许可证和客运营业证以及指定车辆测试中心等方面所作的决定,可向交通审裁处提出上诉。【批注3】 香港交通出行顺畅除了拥有畅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外,科学的管理和严厉的处罚也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批注4】交通管理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1)通过经济的杠杆来减弱市民拥有私家车的愿望;(2)通过提供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来满足市民乘车的需要;(3)通过完善交通辅助设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香港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非常严厉,对酒后驾驶的惩治,一经定罪,无论有否造【批注3】建立权责明晰的交通管理体制。(此要点由“运输及房屋局”“警务处”“交通咨询委员会”“交通审裁处”各自的职责归纳得来。) 【批注4】实施科学、严厉的管理处罚措施。(此要点由提炼得来。后面的“交通管理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不是启示,不是答案要点。) 2018年度多省联考《申论》模拟试卷解析(一)第 4 页 共12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8年度《申论》模拟试卷及解析 (一) 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10分) 要求:全面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一、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原因,即过往性因素。就本题而言,我们需要在“给定资料1”中找到引发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过往性因素。 二、材料分析 1.进入21世纪,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大背景下,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开始成为困扰中国大城市的普遍难题。交通拥堵首先出现在几个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并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也“难逃一堵”,且愈演愈烈。 一方面,城市人口增长突破城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