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博真题-骨科体格检查汇总-打印版
明内侧半月板有病变;当小腿外展、内旋时有弹响或合并疼痛。说明外侧半月板有病变。
*伸直受限征( Helfet征):当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绞锁时,关节不能全伸,表现为伸直后胫骨粗隆不外旋,而维持在髌骨中线上。
*局部压痛(McGregor征):内侧半月板损伤时,内侧副韧带中间的关节面部分有明显的压痛点。
*重力试验:用于检查盘状半月板和侧副韧带。患者健侧卧位,患膝外展,自动伸屈膝,如膝内有响声或疼痛加强,则病变在内侧半月板;若膝外侧痛,则可能是外侧副韧带损伤。如膝内疼痛减轻,则病变在外侧半月板,若膝内侧痛减轻,则可能是内侧副韧带损伤。假如患侧卧位,则相反。
*伸膝试验(Pisani征):外侧关节间隙包块,在伸膝时消失,屈膝时出现,可能为外侧半月板囊肿。
*指压试验(又称Fimbrill-Fisher征):检查者以指尖置于内侧副韧带前方的关节间隙,屈膝,旋转小腿数次,或同时伸膝。若内侧半月板损伤,则可感觉到手指下有物体在移动,并可伴疼痛及摩擦声。可用同法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
*研磨试验(Apley征):患者俯卧,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患肢足部,左腿压住患腿,旋转提起患膝,若出现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将膝下压,再旋转,若出现疼痛,则为半月板损伤;轻微屈曲时痛,则为半月板前角损伤。
*侧位运动试验(Bochler征);患者伸膝,检查者一手握踝,一手扶膝,做侧位运动,向内侧推时外侧痛,提示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向外侧推时内侧痛,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检查者双手握住膝部之胫骨上端,向后施压,胫骨后移,则提示后十字韧带断裂;向前施压,胫骨前移,则提示前十字韧带断裂。
*过伸试验(又称Jones试验):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一手托起小腿使膝过伸,出现疼痛者可能是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肥厚或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
*肌警觉性征(Lannelongue征):膝关节结核时,关节活动受限,平衡功能遭到破坏,因此步态停滞、不连贯。
1半月板检查
1.1麦克马瑞(Mc Murray)试验 又称之为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回旋挤压试验。麦氏试验的检查,目前临床上有用麦氏原始检查法和麦氏改良式检查法。
1.1.1麦氏试验 原始检查法检者时,患者取仰卧位,肌肉放松,检查者立在患者伤侧,尽量将膝关节屈曲直至足跟接近或碰到臀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把足向外旋转,小腿向外展,逐渐将膝关节伸直,此时由于膝部角度的改变,任何内侧半月板的碎片将被夹于股骨与胫骨的关节面之间,在膝关节伸直时,股骨即在这不正常的半月板上滑过,发生响声与疼痛,病人立即指出疼痛与以前所有的疼痛完全相似。相反方向的检查亦必须施行,即先将膝关节屈曲,并把足内旋、小腿内收,然后逐渐将膝关节伸直,若此时无响声,则可断定内侧半月板的后部属于正常;若有响声,则可从它的响度与发生响声的角度来决定半月板破裂的大小和位置。在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可用试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方法,惟其不同点是将小腿内收、内旋,可明确外侧半月板的损伤。
1.1.2麦氏试验 改良式检查法检查内侧半月板时,使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碰触臀部,检查者左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右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裸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疼痛。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在髓关节和膝关节完全屈曲的情况下,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出现摩擦感或响声,并同时感觉疼痛。在此试验中,除响声外,如又伴有明显疼痛者,为Smillie征阳性。
临床上作麦氏试验时须注意,此法常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其原理是采取旋
13
转和研磨膝关节面,以其有无疼痛及交锁来协助诊断,但由于每位检查者的臂力强弱不等,而且病人下肢肌肉发达的情况不一样,再加上其反抗力亦有大小等原因,因此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很符合理论的检查方法,但实际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则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一般都认为,在膝关节外伤的早期至少在3个月内,此法检查意义不大,因为膝关节损伤后,其周围的软组织还没有修复好,用此法检查无法试验出有价值的结果,这主要是膝关节不论有无半月板损伤,只要有伸屈和旋转活动就会产生疼痛症状。
1.2阿普莱(Apley)试验 此法对检查髋关节强直病人的半月板损伤有一定实用价值。Lewis将该试验作了改良,故又称之为研磨提拉试验。
1.2.1挤压或研磨试验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固定胭窝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向下压足,使膝关节面靠紧,然后作小腿旋转动作,如有疼痛,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1.2.2提拉试验 本试验有助于鉴别损伤发生在半月板还是在侧副韧带。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按住大腿下端,另一手握住患肢足踝部,提起小腿,使膝关节离开检查床面,作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活动,若出现膝外侧或内侧疼痛,则为提拉试验阳性,提示有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
1.3蒂布瑞尔-费舍(Timbrell-Fischer)试验又称之为指压试验。检查者以拇指或食指尖紧压于两侧副韧带前方的关节间隙上,使之屈膝,同时把小腿向内及向外旋转,连续数次,或同时伸膝使半月板向前移,如内侧半月板损伤.则可突然感到有物体在手指移动,并可引起疼痛,且有尖细声。此法亦运用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检查。
1.4麦格雷戈(Mc Gregori)试验 又称之为“侧方挤压试验”。嘱病人仰卧位,患膝伸直,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做内收或外展运动,若在膝关节的侧方出现固定的压痛点,表示半月板中1/3有破裂现象。
1.5凯洛格-斯皮德(Kellogg-Speed)试验 又称之为伸屈试验。嘱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以拇指压在膝内侧或膝外侧关节间隙处,另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端,作被动屈、伸膝关节,若有固定压痛点,即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
1.6琼斯(Jones)试验 又称之为膝关节过伸试验。嘱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向上提,将膝关节过度伸展,使半月板前角受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体征,提示半月板前角损伤。
1.7福奇(Fouche)试验 病人仰卧位,患侧髋、膝关节完全屈曲,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作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作小腿大幅度环转运动,内旋环转试验检查内侧半月板,外旋环转试验检查外侧半月板,与此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至微屈位为止,如果到一定角度时感触到粗响声,表示后角巨大破裂,低浊声提示半月板内缘薄条撕裂。
1.8蹲走试验 又称为鸭子摇摆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半月板后角有无损伤。检查时,嘱患者蹲下走鸭步,并不断变换方向,或左或右,如果病人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除外半月板后角的损伤;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部疼痛不适为阳性。半月板后角破裂患者,在蹲走时的弹响声是很明显的。本试验仅适用于检查青壮年患者。
1.9克里斯蒂安(Christani)试验 嘱患者侧卧位,病侧向上,使膝部屈曲,并使骨盆内旋,然后嘱患者伸膝,若有内侧半月板损伤,常引起疼痛或压痛,即为阳性体征。
1.10卢因(Lewie)试验 嘱患者站立,使足跟、足趾紧贴地面,检查者以手用力屈曲膝部,正常时可自由进行此运动。若有半月板损伤时,则患膝不能伸直,膝部常后退呈屈曲状,伴随或不伴随疼痛。此项试验可在自主或被动下进行。
1.11特纳(Turner)征 由于内侧半月板损伤刺激隐神经的髌下支,在膝关节内下方产生皮肤感觉过敏区或痛觉减退。
1.12斯坦曼(Steinmann)征 有以下两种检查方法。①又称之为屈旋致痛征。在不同角度
14
屈膝并向内或向外旋转小腿时,在患侧出现疼痛,此可检查半月板损伤的部位。②又称之为压痛移动征。伸膝时,在膝关节间隙前方有压痛,随屈膝压痛点向后移动,此多在半月板前角损伤时出现。
1.13布莱加德(Bragar)征 又称之为“压痛加重征”。患者患肢半屈膝位时,膝关节间隙有压痛,旋转小腿时压痛加重。
1.14重力试验 又称之为“侧卧挤压试验”。此法适用于检查盘状半月板损伤,即利用患侧小腿的重力,加强或减弱股骨髁对于半月板的压力,因而使响声或疼痛增强或减弱。当检查时,可使病人健侧卧位,患腿外展,自主屈伸患膝,如响声或疼痛加重,则病变在内侧,减弱则在外侧;又如侧卧患侧,骨盆下垫一枕,使患腿离开床面,助手扶住健侧,自动屈伸患膝,如响声或疼痛加重则病变在外侧,减弱则在内侧。
1.15鲁布拉比(Lumbrinudi )征 患者仰卧位,屈膝至110°,使足平踏于床上,检查者双手握胫骨上端,两拇指按压于股骨外髁外侧,使肌肉放松后,用拇指将股骨向内推挤,使胫骨相对地向外滑动,若内侧半月板前部有损伤时,即有响声。
1.16哈弗特(Helfet)征 正常膝关节最后数度的伸直时,小腿有轻度外旋,即显示胫骨粗隆外旋。当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交锁时,关节可屈,但不能全伸,故胫骨粗隆不外旋,而维持在胫骨中线之上。
1.17膝关节交锁征 嘱患者活动膝关节时,突然在某一角度有物嵌夹,不能伸、屈活动,并出现疼痛,即“关节交锁”,当病人慢慢伸屈关节,解除交锁现象后,可使关节活动自如,即说明为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游离体存在。
1.18卡林斯(Coklins)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嘱患者伸膝收缩股四头肌时,可见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及松弛,即是内侧半月板损伤。其功能紊乱多为阳性,约占97%。
1.19膝关节弹跳征 嘱患者取仰卧位,并作膝关节主动的伸屈活动,若膝关节发生弹响,小腿颤动,并出现较大的声响,同时伴有疼痛者,为盘状软骨损伤的重要体征。但需注意,髌骨脱位、关节游离体等的存在与否,需加以鉴别。
1.20麦克雷戈(Mc Gregor)征 内侧半月板损伤时,于内侧副韧带中间的关节间有明显的压痛点。
2十字韧带检查 十字韧带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其检查方法常用的有德韦(Drawer)试验,又称之为抽屉试验、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屈膝90°位,检查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lcm,则为前十字韧带
(前交叉韧带损伤,即前抽屉试验阳性;若能推向后约1cm,则为后十字韧带损伤,即后抽屉试验阳性;若前后均能推拉lrm,即为前后抽屉试验阳性。)
3侧副韧带检查 侧副韧带又分为内侧和外侧侧副韧带,其检查方法如下。
3.1波勒(Bochler)试验 又称之为膝关节分离试验、侧方挤压试验、侧位运动试验。患者伸膝,并固定大腿,检查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作侧位运动检查内侧或外侧副韧带,若有损伤,检查牵扯韧带时,可以引起疼痛或异常动度。
3.2夹足试验 患者伸膝,其足夹于检查者两膝间,然后作侧位运动检查内侧和外侧侧副韧带,若有损伤,检查牵扯韧带时,可引起疼痛或异常动度。
4其他检查方法
4.1透光试验 又称之为照明试验,主要用于判断是囊性或实质性肿物。对膝关节的肿物,其波动感明显者,检查时用手电筒直接触动膝部,当手电筒通电后,若肿物呈现透明或淡红色时,则为囊性渗出液,即为透光试验阳性;若发暗或不透明,则为血肿或实质性肿物。
4.2浮髌试验 嘱患者取仰卧位,肢体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在簇上施加压力,另一手按压骸骨待放,当放开手指时,即感麟骨自然漂浮,即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碳试验阳性。但需注意假阳性,特别是女性或肥胖患者。
15
4.3派斯尼(Pisani)试验又称之为伸膝试验。当外侧半月板囊肿时,伸膝后其包块消失。 4.4兰朗奎(Lannelongue)征又称之为肌警觉性征。膝关节结核时,关节活动受限,且平衡遭到破坏,故步行稍有停滞和不连贯,呈分段步行步态。
4.5克利曼(Cleeman)征当股骨下段骨折有断端重烫时,族骨正上方的皮肤常呈现皱褶。4.6簇骨的拇指甲检查以拇指甲在骸骨上从上而下刮过,如有轻微分裂,即可察觉裂缝的部位。
【踝与足部】
1印足迹法 将病人的足跖面抹上白粉,嘱其在地面行走,观看印在地面上的足迹,了解足弓是否正常。正常足弓呈月牙形,内侧缺损。若为高足弓的足印前后断开或少许连接;平足弓足底完全着地,甚至还向内侧凸出。
2小腿三头肌挤压试验 患者俯卧位,足垂于检查床边,检查者用手挤捏患者小腿三头肌,正常时可引起踝跖屈,若跟腱断裂则无跖屈活动。
3踝关节背伸试验 本试验是鉴别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挛缩的特殊检查方法。患者踝关节不能背伸或伸膝时发生踝关节跖屈,是排肠肌或比目位肌挛缩。为了区别是腓肠肌挛缩还是由比目鱼肌挛缩引起,可让患者屈曲膝关节,由于排肠肌起点在膝关节线上,此时。腓肠肌松弛,踝关节能背伸,当膝关节伸直时,跟关节不能背伸,说明胖肠肌挛缩。若伸膝或屈膝时,跺关节均不能背伸,说明比目鱼肌挛缩,因比目鱼肌起点在膝关节线以下,所以伸膝或屈膝时作此试验结果相同。
4霍曼斯(Homans)试验 又称之为伸踝试验。本试验用以检查小腿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检查时让患者伸直小腿,然后用力背伸踝关节,如小腿肌肉发生疼痛,则为阳性。在小腿肌肉深部触诊时出现疼痛,更证实小腿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5前足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手握住患者前足部横向挤压,若出现剧烈疼痛为阳性,提示有跖骨骨折。
6赫尔本(Helbing)征 又称之为跟腱偏斜征。患者站立位,若小腿正中线与足跟纵轴一致为正常,若跟骨轴线向小腿正中线外侧或内侧偏斜,表现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
7足长轴与两踝连线的测量 患者仰卧位,从足跖面检查,足长轴与两踝连线相交,正常时足长轴向胫侧倾斜5°,因此两线相交的外上角应为95°若两线相交成直角者,即为前足外展畸形。
8 足顶角测定法(OPrnorπaHOB?) 嘱患者在站立位拍足部X线侧位像,把第1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三点连成一三角形,顶角95°为正常。扁平足时可增大至105-120°,高弓足可减少至60°。跟骨侧的角正常为60°,扁平足时减少至50-55°,高弓足时可增大至65-70°。
9足指数测定法 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处到桌面的距离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2足趾尖的长度为足长度,将测出的足高度除以足长度再乘100,所得数据,即足指数,亦足弓指数。正常足弓指数在29-31范围内,轻度平足为25-29, 25以下为严重平足。测量公式:足指数=足高度/足长度×100。
10足内、外翻试验 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足,作极度内翻或外翻活动,引起同侧疼痛时说明内或外踝骨折,引起对侧疼痛时,则属侧副韧带损伤;但需与踝关节部位复合损伤相区别。
11斯特伦斯基(Strusky)征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握住患者足趾部,迅速使其屈曲,若前足弓有炎症,可发生疼痛,即为阳性征。
12基思(Keens)征 患者若有Pott骨折脱位时,其两踝横径增大,即为阳性征。
13跖骨头挤压试验 检查者一手持足跟部固定,另一手横行握挤5个跖骨头,若出现前足放射痛为阳性,可能为跖痛病、跖骨头软骨炎、扁平足等。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