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编完整版】丽江市永胜县白云寺生态恢复海滨旅游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四 五 1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 104.0万元 90.0万元 90.0万元 8%
2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白云山寺的历史
(1)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程海西南角,南北走向,是环湖山体之一。其山脚与湖水相连,背依横路子坡。引山体难免有小丫口山梁挡住南风,背面有大丫口山挡住北风,山中气候湿润多雨,常有云雾缭绕,故得名白云山。
历史上白云山受地域性气候影响,雨量较为充沛,又有后山长流水流经此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树种多为云南松、罗汉松和温带阔叶林木。山的南面是梅子箐,因梅树多、结实盛而闻名,箐内沟壑幽深难见阳光,故而多产兰草,且品种繁多;山的北面有一道高达百米的悬崖,名滴水崖,雨水季节,流水从悬崖上直泻而下,形成一条白练般的瀑布,十分壮观;滴水崖北面是大丫口山梁,翻过山梁就到景色优美的老龙洞。老龙洞是程海周边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大大
小小的泉眼常年涌出清冽的泉水。溶洞周围古树参天,景致清幽。过了老龙洞,就可到达彝族聚居的金兰村寨。金兰村俗称格早郎,这里保持着具有五百多年历史且从未间断过的古老节日“刀杆节”。刀杆节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八月十五各举行一次,是程海流域乃至丽江市内最奇特的民族节日之一。
(2)白云寺
白云山中历史上曾建有寺院一座,名为白云寺。关于白云寺,史书和前贤文辞均有记载,民间传说也较多。清《乾隆永北府志》载:“白云山在程海西,上有龙潭,俗传有龙马出其中,因建刹焉。”《永北府志》二十三卷:“仙释”条载:“海悟,道号印舟,原籍楚岫,衲云游北胜,至白云山,架木为小庵,栖止十余年,爱其山水清幽,不复他往。适与土司高斗光结方外交,同建梵刹,枕山临海,为永郡胜地。有大司马王宏祚碑记,现存。”上述两个记载,明确了白云寺的修建是因为这里“山水清幽”,而主建人系海悟和尚选址,土司高斗光出资建寺。可惜有关海悟和尚的资料除府志外并未找到其他记载。而高斗光是永胜土司中唯一有文字墨迹流于后世的,他曾在六德他留
山栖云洞题写“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的诗句,至今尚存;另外还有现存于灵源箐观音阁的草书匾额“相好光明”、“千古如在”,都可看出他在汉文学、儒学和道释研究上的造诣。因此,史载白云寺为他和海悟和尚于公元1661——1664年所建,是物庸臵疑的。
白云寺前半山腰上有一草海,名莲花塘,塘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也就是传说“有龙马出其中”的地方,过去曾是寺院僧人饮用和山地灌溉用水源,秋冬时节还会有候鸟来此栖息。白云寺建成之后,白云山一度成为永北胜境、县内百姓和文人墨客常聚之地。
据史料记载,白云寺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尼姑庵等殿宇十余幢,还建有高达七丈的海慧宝塔(又名望海塔)一座,重达500余斤的铜钟两口。白云寺曾经香火盛极一时,有先贤诗句为证:“白云深处隐蓬莱,乘兴游观践碧苔;云挂松根飞不尽,鸟闻客履始惊开。参差楼阁随山现,山没峰峦积翠来;野径幽香谁领略,尘氛不到任徘徊。”可惜民国初年因军阀混战盗寇横行,白云寺被土匪纵火烧毁,一口铜钟被匪徒滚入程海,另一口由村民抬回,解放后提供河口小学作校钟使用,后被化铜损毁,还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现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