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平均分
[评析]
通过对食物排列情况的观察、研究,自主地发现分食品的秘密,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而后老师适时的一句问话既强化对“每份同样多”的感受,又为“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评析]
教师十分明确动手操作,对由“每份同样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组交流、过程展示)使之体验到“分”,“每份同样多”从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这种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解决数学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汇报
生1: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个 生2:把15颗糖果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颗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生1:一个一个地分??生2:先两个两个地分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分??生3:三个三个地分??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
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评析]
不仅要求能自悟、会理解,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把对“平均分”的领悟表达出来,同时在此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亦是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 [评析]
做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心人。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依据对“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时学生就会围绕“平均分”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失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个性舞台的好办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相应的梨子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③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一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练习三第2题
①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分析能力
②评析,你想对第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评析]
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以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开发智力的目的。“你想说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等活动发生于对“平均分”知识的有趣问题,探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生命的数学,此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准备春游食品这一具体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每份同样多。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评析:厦门市滨东小学 刘楚英
=============================================== 教学设计之三
课题: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育才小学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象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 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 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四、总结 教后小结:
=============================================== 教学设计之四
课题: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15页例3 做一做 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判断: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 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天,他们出发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