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9三55)山西省原平市实验中学(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名校课模讲座三之55)
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它需要反映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任务即所担负的工作,是目标的具体化,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一项任务的完成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能使他们明白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也能提高他们的自豪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保证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两件事,一学生是否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防止不自觉的学生开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了解并指导学生采用方法开展学习。与精心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同伴指导不同的东西,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平。此外,还能使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学生推动学生、小组促进小式来组织学习,即“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引导学生学会团队里应该怎样互动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在学习中相、学会倾听、尊重他人。作探究的特征:要建立在成员已有的个性化认识的;质疑和探究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组内成员就某个量达成共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小理功能;成员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和好的并受到启发。
3.展示反馈、评价提升 (1)展示反馈
任务即将结束,学习进程将要转入展示时,组织教学一个真实的挑战。多个学习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可不同,介绍学习成果可能会花费比原计划更长的时师必须决定什么时侯进入、怎样展示、展示什么,还要的评价预留足够的时间。
展示的特征:学生有时需要学会生成手工作品以证明经完成;学生会公开介绍他们任务完成的结果以及思维活动并回答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质疑;学生会提的疑问;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展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师会以学生的解释为基础进行启发性指导与讲解;学示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教师会用一般的要求规范展示过程。
(2)评价提升
评价是指让学生与教师有机会批判性地思考、讨论他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并鼓励所有参与者都去综合分和他人的学习。这一过程包含了教师认为确定还需的启发性讲解,包含了学习质量检测、以学生评价为班性质疑和探究。评价的过程就是能力和素质提升,并且提升往往是一项新的学习任务的开始,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轴。这是一种以学学”为中心的教学,是让每个学生相互探讨、相互交互启发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是一种与物与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展示出来与同伴共享、价与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师生、生生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学习、合作学习。这种学习,能够改变学生的人生,也能够改变其所生活的世界。而教师自身,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和发展!
二、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践效果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原平市实验中学校已经走过了将近两年的历程,回头审视新课堂,它确实是一种“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学习!”两年来的实践,无论从学业成绩、上级部门的调研、考察评估还是师生的行为表现、社会认可度等,无不证明了这一实践的价值所在。
5
(一)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的“三分之一”现象
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三分之一”现象,即初一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学习,初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初三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升学。无论怎样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投入,但始终未能走出三分之一学生长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中考升学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的怪圈。而学校从2007年进行了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后,在2008年的中考中,升学率第一次突破40%,达到46%,重点中学录取数达268人,比上一年净增110人。特别是在有些班,重点高中达线人数竟然达到56人,升学率达到创纪录的70%,参加中考的79名同学,只有四位同学总分不达500分。意外的成绩,连班主任都觉得不可思议。
(二)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8年11月9日,原平市教育局教研室对学校一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调研评估,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从调研情况来看,参与调研的150名学生都希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能继续进行,150名家长中对新教学模式的支持人数达140名,支持率达93%。2009年3月,山西省教科院马玉玺院长一行8人以及忻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有关领导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考察后,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实验中学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与省厅今年的工作重点不谋而合”;认为“学校的改革确实抓住了‘课堂’这个学校工作的‘牛鼻子’”;认为“学校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大胆实践,是在先进思想理念支撑下的、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驱使下的教学实践”,“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再是一句空话”。2009年4月23日至4月24日,忻州市教学工作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原平市召开,与会领导与校长观摩了原平市实验中学30个教学班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赢得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三)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过去教师无法把握、无从下手、始终找不到着力点的培养目标,在体现民主、公平、开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伴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生成、升华,使学生对同伴、教师、班级、学校的“认同感”这一教育教学潜在成功的内心体验逐步得到增强,由课堂生成并表现在学生日常行为质量的提高上。
版块2--2:怎样改变我们的课堂──论“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山西省(沂州市)原平市实验中学 苏保中 来源:人教网 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摘要:理念如何转化为行动,需要一个中介结构,这便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比较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课堂教学要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教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学创新,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遵循与超越、规范与自主的过程。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成功的改革经验证明,那种片面强调教学的创造性、个性化,而否定教学模式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结构;结构形式;制度;流程;任务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都直接指向课堂教学改革。然而,课堂教学改革好像一直都不能尽人意。许多花大力气推行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发生的变化却非常小。这其中固然是因为课堂教学改革本来就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因为改革的措施不当。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而过去我们的改革却很少从系统的特性和规律去进行分析、研究和改革。我们或者强调教育理念,或者强调教学环节,或者强调教学评价,或者强调教学原则与策略。总之,我们很少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课堂教学系统分析
6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结构与功能。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的排列组合方式。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课堂教学的功能就是我们所肩负的教育使命: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教育观、质量观等等。使命决定战略,战略决定方法。使命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的理想去体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去引导。使命在日常教学中被演变为教育教学理念。理念和结构合起来便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换言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比较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结构(结构形式,流程,制度)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凡是结构,都可以认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结构形式、流程、制度。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结构,所以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由结构形式、流程、制度构成。
结构形式指课堂的组织形式,比如由秧田式排列到小组式排列,小组的构成等;流程是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活动遵循的路线。流程简单地说就是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说流程决定结果(例如,如果改变生产茅台酒的生产线的某个环节,生产出来的可能就是毒药)。课堂教学中的流程就是教学环节;制度可以认为是对结构形式与流程的说明与丰满,比如小组建构和评价激励制度、小组展示制度等。如果将流程比为道路的话,制度就是交通规则。
流程、制度和结构形式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课堂教学体系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结构形式好比是人体的骨骼系统;流程好比是人体的神经系统。有了神经系统,人才能指挥身体的各项运动。有了流程指导,课堂教学的管理体系才能运转起来;制度好比是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肌肉系统。有了它,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展开。
1.洋思中学的经验。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洋思中学对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们提出“、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先学后教,改变的就是流程。
其次,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求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这样从制度上改变了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地位。
2.杜郎口中学的经验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首先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
7
学生的信条。特别是以小组为核心的管理组织,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减轻了老师的管理负担,促进了合作学习。他们首先改变的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形式。
其次,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他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流程。
再次,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制度。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既改变了流程,又改变了课堂结构的形式,还改变了制度,从而系统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教学理念要想转化为行动,需要一个中介结构,这便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学创新,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遵循与超越、规范于自主的过程。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成功的改革经验证明,那种片面强调教学的创造性、个性化,而否定教学模式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明确使命
任何一项改革都有明确的目的,这就是使命。当代,课堂教学的使命一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是解决本校、本人具体的教学问题。
据此,我们提出我校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 力求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老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常发展,让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教育,实现“以人为本,追求优质教学,促进教育公平”。
(二)抓住本质
“教育教学是一种生活方式”。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按照新课程理念,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里教师作为组织者,其行为首先是一种管理行为。而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新的认识。
管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所谓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去完成认为的艺术。这个定义表明,课堂教学管理就是通过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艺术,于是,教师善于给学生布置任务,并让学生积极地去完成任务就成为教学的核心。所谓善于给学生布置任务,本质上是对教材的重组、创新以及把知识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