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单选题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单选第四套
一、单选
1.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 ( ) A. 《论语》 B. 《孟子》 C. 《学记》 D. 《老子》
2.“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 ( ) A. 《中庸》 B. 《大学》 C. 《学记》 D. 《学记》
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 ( ) A. 《大教学论》 B. 《教育学》 C. 《政治学》 D. 《普通教育学》
4.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 ( D. 《中庸》
5.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 (分数:2 分)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6.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 A. 生产力水平 B. 生产关系 C. 国家的社会制度 D. 自然环境
7.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 政治制度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活方式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9.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 ( ) A. 生产力 B. 政治制度 C. 科学技术
) D. 文化
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 政治需要 B. 科技进步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产业革命
1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 A. 人口环境 B. 社会生产 C. 政治制度 D. 自然环境
12.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A. 精神面貌 B. 思想观念 C. 抽象思维 D. 理性思考
1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 )上。 A. 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 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 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14.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 政治制度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生产力
15.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 A. 理想性 B. 多样性 C. 瞬时性 D. 外显性
单选第五套
一、单选
1.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 精神功能 B. 意识功能 C. 理性功能 D. 文化功能
2. 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 A. “兴趣选择” B. “价值取向” C. “成功秘笈” D. “工作需要”
3. 下列非正式性或非组织性更明显的一种文化是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