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的有关精神,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计〔2017〕1号)的有关规定,现将本地区(部门)2017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本地区(部门)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组织情况。
加强领导,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单位开展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推动我单位内控建设实施工作,成立了有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财务室牵头。
(二)本地区(部门)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动员情况。
为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单位落实好财务要求,加快内部控制建设体系,我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本地区(部门)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部署情况。
.
.
严格按照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及实施工作方案执行安排部署。
(四)所属单位的落实及执行情况等。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内控培训,加强内控意识,提升内控管理能力,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实施活动归口管理等进行把控,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加强业务方面单位层次方面的内部控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二、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方法、经验和做法 (一)地区(部门)层面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情况。 为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单位落实好财务要求,加快内部控制建设体系,我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加强领导,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单位开展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推动我单位内控建设实施工作,成立了有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财务室牵头。
(二)地区(部门)层面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方案。
一、《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
.
.
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实施《内控规范》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二、通过《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夯实单位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
四、为做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各股室负责人及财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局《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负总责,制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负责《内控规范》的实施、运行和评价工作。
(三)地区(部门)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情况。 通过《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夯实单位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
(四)在组织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等。
.
.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内控工作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并严格落实,努力形成“领导模范带头,人人遵守内控”和“内控面前无例外”的内控工作氛围。2.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认真对照《内控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工作标准,完善细化岗位责任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重点建立健全三个制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集体研究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独断专行;二是完善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等控制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取得的成效3.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充分认识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内控工作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并严格落实,3、广泛学习内部控制规则,积极开展业务培训;4、强化管理,严格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以规范管理防范为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制约。
三、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本地区(部门)在内部控制意识及管理水平上的整体成效。
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成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